码头上,高73米、跨度140米的门吊正将一个个船体分段吊进船坞。弧光闪闪,几位工人戴着护目镜,拿着电焊枪焊接。总长200米、型宽32米的船体展露雄姿。
再次听到钢铁碰撞发出的巨大声响,技术经理邱利红了眼眶。
一个月前,邱利和131名工友同时收到了拖欠已久的工资,沉寂的造船厂也重新忙碌起来了。阔别许久的码头,熟悉的工友,一切仿若从前。
造船厂是如何重整旗鼓,开始驶向“新航段”的呢?这还得从江门市新会区人民法院办的一起执行案件说起。
休眠的船厂
世界大船,江门制造。
建造全球最大宽扁浅吃水型半潜驳船、国家科考船、国内最大双体超级游艇,小灵便散货船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近年来,江门市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狂飙突进。
基于江门海岸线长、靠近南海、产业基础扎实的独特优势,2020年,盛海船舶公司正式落地江门市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核心区——新会区银洲湖区域。
2021年,盛海公司刚刚起步便营收千万元,第二年直接翻了三倍,逼近3000万元。随着航运市场的景气攀升,盛海公司迎来一波“量价起飞”。
然而,好景不过三年。原以为能在红火的造船市场分得更多红利,盛海公司却因投资失误导致资金链断裂,被迫停止经营,老板也失联了。
从最初的难以置信到怀揣着一丝希望,再到希望破灭的愤怒——最终,工人们放弃了等待,来到镇政府和人社局讨要拖欠已久的工资。
“他们公司年纳税达百万元,仅一年就成为全市船舶‘规上’企业,是我们镇制造业重点项目。”古井镇副镇长高启盛深感惋惜,没想到这么大的企业说垮就垮,还欠了132名员工近370万元的工钱。
考虑到劳动仲裁涉及工人多、金额大、维稳压力大,新会区人社局启动府院联动机制,在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后立即将信息共享至新会区法院。
“若工人讨薪无果,后续的诉讼、执行可能接踵而至,对本地的经济发展、社会安定产生较大影响。拿到首轮查封,才能最大限度保障工人们的权益。”新会区法院执行局局长蔡应犀研判后决定“先行一步”,组建专门执行团队并开通绿色通道。
一个月后,当工人们拿着仲裁结果上门,新会区法院立即执行立案并启动财产保全,分派两组分别对盛海船舶公司线上、线下财产进行查控。
然而,除现场的大型设备外,盛海公司的账户仅剩1万余元,被执行人名下也无其他可供执行的财产。
“里里外外都是要工钱的工人,情绪激动,声称问题不解决就要一直上访。”这是这起执行案件留给新会区法院执行干警梁凯青的最初印象。
132名工人背后是132个家庭,梁凯青深感肩上担子的分量。她深知,唯有尽快拍卖处置设备资产,才能守住这些工人们的“血汗钱”。
设备也能“单干”
拍卖准备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不料,与盛海公司老板有债权纠纷的案外人突然对查封的资产所有权提出了执行异议,资产处理紧急按下“暂停键”。
查封设备、执行审查、执行拍卖……若按流程走,执行异议审查期内,闲置的设备疏于维护,势必带来损耗,资产价值缩水,工人们能讨回的工资将大打折扣。
与此同时,盛海公司拖欠的场地租金也在源源不断增加,且随时可能被业主要求转租,设备无处安放,后续的诉讼或又接踵而至。
想到这儿,蔡应犀坐不住了。
“我们不能机械地等流程。”蔡应犀动员执行团队想办法:在审查的这段时间,如何让查封的资产价值最大化?
“盛海公司有着较为成熟的固定资产建设,如船坞、船台、码头、吊装设备等,一旦出租,租金不仅能抵销设备折损,还能抵扣部分债务。”经过头脑风暴,执行团队想到通过出租设备的方法回笼资金。
这一“活封活扣”能动执行的想法也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积极调动招商引资资源,执行团队同时查找了以往船舶招投标的资料库,发现广州船业公司距离较近、经营规模较大,是当前最合适的选项。
“我们和当地政府立即与广州船业公司取得了联系,详细说明了盛海公司可租赁设备的情况。”蔡应犀说,由于设备齐全、价格便宜,广州船业公司表示愿意租赁。
一周后,在政府、人社局、法院、司法所等多个部门监管下,盛海公司与广州船业公司签订了租赁协议。
协议中有一条特别规定,“广州船业公司对设备负保管责任;设备符合拍卖条件后,要依期向法院移交设备”。
2023年11月,长达数月的执行异议审查结束。几个月的租赁,给盛海公司账户带来了26.6万元的收入。虽不足以偿还工人工资,却将额外亏损降至最低。
让人欣慰的是,有了这段租赁经验,加之资金充裕,在后续的司法拍卖中,广州船业公司积极参与,并以253.49万元的价格竞拍成功。
时值岁末年初,执行团队与镇政府马不停蹄将设备租赁、拍卖所得费用以及政府协调垫付部分费用,为132名工人足额发放了工资款。
“没想到这钱一分不少地给了我们!这下能过个好年了!”一面鲜红的锦旗由邱利代表工友们送到了执行干警手里。
重启亿元大单
变现了设备、清偿了工资,执行至此本应告结,可想着荒废在船坞、仅完工三分之一却规模巨大的船体,执行团队几人的心里都很不是滋味。
“如果之后有其他公司承接,超大型船体中间产生的异地运输费用不容小觑。如果搁置,我们前期4500万元的投入全部打了水漂。”船只是山东某海运公司定制的,因迟迟未能交付船只,海运公司也将盛海公司诉至法院并准备申请执行。
这个订单总额超1亿元,让船只恢复建造、完成订单,工人们同时也能再就业,还能偿还政府垫付工资,这一定是双方、是所有人共赢的最大公约数!
“折戟”的巨轮如何再次扬帆?
通过破产重整?协商难、周期长、风险大。通过强制管理?申请执行人海运公司既不愿意也没能力进行经营管理……
理念一新天地宽。与海共生的广东,有创新的血液,也有开放的基因。破除机械、固化的办案习惯,执行团队坚持能动司法、双赢多赢共赢理念,找到了破局的关键——引入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投资接管,经由当事人推举或同意,通过执行和解的方式授权第三方专业托管。
这个方案既解决了第三方介入托管合法性的问题,同时尊重当事人的处分权,订单完成交付。
如何让“引凤”想法落地,并不容易。
虽然盛海公司拥有多项行业领先技术和设计专利,但当地政府联系的多个投资方在了解情况后都望而却步。
“广州船业公司确有经营需要,且资金条件充裕,有持续经营的能力和资质。”执行团队再次想起参与租赁和拍卖的广州船业公司,赶忙联系负责人李某,并为其算了笔经济账:“大批量大型设备的搬运费数额高昂,不妨直接承接下来继续经营,还能立马有一笔价值上亿元的现成订单。”
听罢,广州船业公司虽有意向,但仍担心企业信用修复、订单合作是否顺利等经营问题。
新会区法院遂与当地政府召开府院联席会议,一次次的专题研讨具体细致地解决了征信修复、税费减免、长远合作等一项项难题,如同一块块坚硬厚重的大理石,铺平了造船业务重生路上的一道道鸿沟。
为保证承接顺利进行,新会区法院还组织广州船业公司与船只定制方进一步接洽沟通,居中审查合作协议、提供法律指导,避免后续纠纷。同时,联动公安机关找到逃避执行的被执行人,敦促其及时完成了经营权、租赁权等转让。
一切准备就绪,可原先100多名工人的安置问题再次牵动执行团队的心。
“他们都有着丰富的经验,像技术经理邱利还拥有船只设计方面的专利技术。”船只建造离不开成熟的工人团队,重新招聘磨合耗时较长,执行团队从便于尽快开工的角度设身处地考虑,广州船业公司在权衡利益后决定使用原班人马。
“这是一场相向而生的奔赴。党委、政府的支持,法院的担当,当事人、承接方和工人的沟通理解,缺一不可。”高启盛回想起来仍感慨不已,“船舶产业未来发展可期,造船业务重启不仅能提供大量就业岗位,还能给上下游产业链带来新的发展。”
“现在浑身都是拼劲!目前已接到3个新订单了,大家干劲十足!”邱利告诉记者。
“这是理念革新结出的硕果。我们坚持能动司法,实现了‘执行一个案件、安置一批工人、助力一个行业、促进一方发展’的良好效果。”蔡应犀表示,新会区法院将继续跑好能动执行的接力赛,努力擦亮江门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这张金名片。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不是凭空喊口号,新会区法院坚持能动司法,秉承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用负责的态度和专业的能力促使造船业务重启。”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千色花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黄达昌肯定道,“一个案件胜过一打文件,正是这样一宗宗双赢多赢共赢的案件,让纸上条文跃入现实,为挽救危困企业、完善市场资源配置、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春日前的寒潮冷得彻骨,工人们的心里却无比温暖。苍茫的大海上,这艘涅槃重生的民营“巨轮”再度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