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回家路上,我发现街边堆放了垃圾,便拍照片上传到‘智网人人拍’。”东莞市民钟艾莲没想到,第二天早上再次路过时,垃圾已不见踪影;她打开手机上的“智网人人拍”,果然显示:昨晚的报料“已核实”“已处理”。“基层群众也能参与社会治理,对这座城市的归属感更强了。”她说。
钟艾莲口中的“智网人人拍”,是一个小程序,也是东莞推动智慧网格建设,探索“互联网+社会治理”的创新。市民将身边发现的隐患问题,随时拍照上报,便启动了一整套处理程序——系统形成工单,自动派发给就近的网格员;网格员现场核实,确认后将线索流转至所属镇街的智网中心;再由镇街智网中心转相关责任部门跟进处理。“智网人人拍”上线运行4年多来,已受理处置市民报料超126.7万宗。
作为制造业发达的外来务工人员大市,东莞的人口结构存在明显的倒挂,这也增加了社会治理的难度和复杂性。“政府管理的力量有限,群众的力量却是无穷的。”东莞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引导全民参与平安建设,东莞把越来越多的服务对象,发展成能助一臂之力的治理“伙伴”,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张琼是黄江镇北岸社区的一名出租屋楼栋长,已在北岸生活超过20年。2024年6月,他成为黄江的兼职网格管理员,平时主动留意、观察社区情况,还经常“多管闲事”,群众却夸他“管得好,是社区街坊的眼睛、耳朵”。“能赢得大家的信任,我干得开心。”张琼说。
目前,黄江镇已组建了一支7495人的楼栋长队伍,实现辖区出租屋全覆盖,其中2108名像张琼一样素质高、能力强、有特长的人员组成兼职网格员队伍,覆盖了全镇20个社区,覆盖网格129个,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生力军”。
不仅是社区,东莞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莞香花”“白玉兰”“心灵驿站”等社会组织纷纷发挥平台枢纽作用,推动医疗、金融、劳动等领域成立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委员会,并吸引社工、志愿者队伍加入,参与矛盾化解、隐患排查和扶危济困,让群众从“平安”中收获“心安”。
每天交通高峰期,在东莞的街头巷尾,由保安员、物业管理人员、学生家长等组成的“东莞义警”队伍,参与社区巡逻、反诈宣传、交通劝导等工作。
随着城市产业形态的变化,快递员、外卖骑手以及网络主播等新就业群体,不仅是基层治理的服务对象,更日益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治理力量。为了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东莞搭建了新就业群体志愿服务平台,通过线上点单、队伍派单、队员接单的机制,进一步激发了社会共治的潜力。
“东宝路大井头存在一处深坑,可能影响交通安全。”“智网人人拍”平台又收到了来自一名外卖员的反馈。接到任务后,东莞市东城街道市政设施管理处迅速作出反应,派出工作人员前往该地点详细查探并采取相应处置措施。
随着“智网人人拍”的深入推广,越来越多的快递员也加入了兼职网格员的行列。联昊通速递员工刁爱思就主动报名,成了兼职网格员。“能利用自己的流动性优势,及时发现问题并报料,帮助解决许多实际问题,我觉得很有成就感。”刁爱思自豪地说。他和同事们还定期接受培训,学习如何更好地关注居住区的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隐患。
人人友善,人人平安;人人参与,人人共享。东莞市智网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开辟新思路,借助新媒体打造倾听民意的社会治理“顺风耳”,开设更多服务群众的社会治理“直通车”,为东莞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助推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