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上班三天就被你们找到了……”肇庆市公安局大旺分局城区派出所民警的突然出现,让涉案近200万元、被两地追逃的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刘某满脸惊愕。这得益于城区派出所为服务企业招工“背调”广泛使用的“社区排雷”智能模型。如今,这双“科技眼”已成为精准锁定犯罪嫌疑人的利器。此案的高效处置,正是该所深耕“警企融合”治理模式、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注脚。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工业科技新城的守护者,这个仅有27名民警、39名辅警的城区派出所,依托“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模式,创新构建“警企融合”治理体系,织就联防联控、矛盾联调、服务联动的平安网络,先后4次荣立集体三等功、“全省优秀公安基层单位”,2023年跻身“全省五星公安派出所”,2025年获评“全国一级公安派出所”。
科技铸盾 感知风险于未发
“四川省仪陇警方网上追逃人员邓某在辖区活动!”去年国庆假期,一条来自大旺分局大数据实战中心的指令打破了平静。办案民警立即启动“社区排雷”模型,迅速锁定其藏身于某建筑项目工地。网格巡逻民警闻令而动,仅用两小时便将邓某抓获。经查,邓某系危险驾驶罪监外执行期间不服收监而潜逃,4天后被顺利移交四川警方。
“社区排雷”模型的核心在于联动企业,定期获取新入职员工名册,实现人员精准管控。2024年以来,依托该模型已成功抓获在逃人员36名,将风险隐患化解于前端。
这背后,是城区派出所科技赋能下平安防线的全面升级。60个集“门禁+视频+人脸识别”于一体的智感安防小区构成智慧平台,深度融合打击破案、流动人口管理、重点防护等数据分析模块。2023年以来,平台精准预警风险2850起,助力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308名,街面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52.3%,科技力量正转化为触手可及的安全感。
联动为桥 化解矛盾于微澜
“他们俩打起来了!”今年3月的一个傍晚,辖区某物流园警企联防队员向派出所通报一起纠纷,民警迅速赶赴现场。原来,卢先生与同事因工作发生冲突,处警路上民警指导厂区保安、生产、人事等负责人一同先行前往企业“和谐室”开展联合调解。经警企共同工作,卢先生与同事就赔偿达成一致,厂方也就管理不恰当之处做出调整,纠纷圆满解决。
在派出所推动下,29家重点企业、医院设立了“和谐室”,由保安、人事骨干组建专业调解小队,派出所全程指导规范流程。2023年以来,“和谐室”就地化解劳资、工伤等内部纠纷78起,源头化解率超98%,涉企纠纷类警情断崖式下降90%,真正做到“小事不出厂区”。社区民警定期入企开展“风险体检”,从合同审查到安全生产隐患,手把手指导企业规避风险。今年5月,民警带着反诈手册和案例视频走进高校,一堂生动的反诈讲座让“兼职刷单”“校园贷”等骗局无处遁形。
共治网络从企业延伸到社区。15个大型小区的189名党员骨干、热心楼长、社区律师组成“身边人”调解组,依托“红色物业”平台,以“拉家常”“茶桌调解”等温情方式化解邻里纠纷。从租赁车位争执当场和解,到押金纠纷握手言欢,2023年以来,“身边人”成功化解纠纷221起,成功率超95%,居民满意度达100%。
面对复杂矛盾,“1+1+N”联动化解机制高效运转:派出所作为“首站”稳控现场、固定证据;对需多部门协同的纠纷,通过110指挥平台快速派单处置;区综治中心后端协同相关单位化解,形成治理闭环。2023年至今,该机制成功调处涉企案件442宗,妥善处置敏感事件70余起,辖区多年来民转刑、刑转命案件“零发生”。
服务暖心 丈量民生于细微
“真神速!4小时就破案了!”今年4月,某快递站工作人员在“平安先锋”联防群里为警方点赞。原来,该站发现一取件人以“未收货”为由申请赔偿后立即消失,联防群内信息迅速反馈,民警马上追踪,诈骗嫌疑人莫某应声落网。
这背后是“铁脚板”走出的服务零距离。城区派出所构建“一中心三链九格”党建网络,所领导、社区民警100%进入街道、居委班子。2023年以来,牵头化解重大风险隐患21起,涉警类重复信访量同比下降85%。173名“平安先锋骑手”、141名“智慧停车义务巡逻队”成员化身“移动感知单元”,2023年以来上报风险隐患线索346条,助力民警在警情发生前化解矛盾82起。
今年4月,一名外卖骑手与店主冲突欲持刀相向,同在店内的“先锋骑手”立即通报,民警5分钟赶到化险为夷,变“被动响应”为“主动感知”。
45人的机动志愿服务队中,10名骨干驻守校园安保一线,成立以来校园及周边学生安全事故“零发案”。近两年提供线索86条,协助抓获嫌疑人103名,参与巡逻超500人次。24小时便民自助办证厅、社区企业线上联络群的“24小时响应”,让群众咨询“秒回”、问题“快办”,年均线上响应需求300余次,解决率达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