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纪念堂、人民公园、大佛寺……这里是广州市的城市原点——北京路。漫步街巷,骑楼记录着岭南风骨的岁月年轮,商铺林立承载着千年商都的活力脉搏,百年西湖花市诉说着地道的老广风情。
广州市公安局越秀区分局北京派出所扎根于此。辖区面积1.27平方公里,实有人口7.4万人,辖内有25个省市党政机关,全国闻名的4A级文化旅游区北京路步行街商贸兴旺,年接待游客达1.34亿人次。商都繁华,人流如织,利益诉求多元,矛盾纠纷易发。北京派出所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商居共治”织就平安网,用“中医诊法”化解千家结,让广府之源、千年商都在法治与温情中焕发新活力。
商居联盟“绣”出共治新图景
作为广州的“城市客厅”,北京路步行街曾面临占道经营、噪声扰民等“老大难”问题,既影响城市形象,又困扰着商户与居民。北京派出所巧用“讲情理、重协商、共参与”的“老广智慧”,一方面牵头推动监管部门、商家及居民代表成立“商居联盟”,邀请大家共同参与规则制定,通过建微信群、开每月例会、签订责任书等方式,实现自我管理监督;另一方面,联合街道、城管、应急等部门组建治理专班,每日分时段开展联合巡查,占道经营、噪声扰民等17项问题迎刃而解。
在北京派出所辖区内,有一条始建于宋代的高第街,因该地多有高门宅第而得名。改革开放后,这里成为广州市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工业品市场,经营布匹、服装、鞋帽、百货等传统特色货品,至今仍是广州的商业旺地之一。5月10日,高第街两家商户因雨棚滴水问题引发争执。社区民警周桂洪协调高第街商会对雨棚进行升级改造,更以“同舟共济”的商道情理,促成双方握手言和。
如今,漫步商业街,昔日的露宿者聚集点已成“广府文化角”,流动摊贩区变身非遗展示区,这场“商居共治”的生动实践,正“绣”出超大城市治理的“广府样本”。
“中医诊法”标本兼治解纠纷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不仅要聚焦路面上的显性问题,更要看到细微处的矛盾风险。”北京派出所所长郑晓表示。
在盐运西社区,年近六旬的刘大爷曾因垃圾堆放、生活噪声等问题与邻居屡生龃龉,积怨渐深,单纯的调解治标不治本。社区民警彭广平在走访中发现,老刘长期独居、疾病缠身、生活无着。为此,他联动居委会、民政、卫健等部门合力破题。经过两个月的努力,老刘的医疗和生活保障问题得到彻底解决。老刘变得开朗起来,与邻居的关系也融洽多了。彭广平还邀请老刘加入志愿服务队。如今,榕树下,佩戴红袖标的老刘热情宣讲反诈知识,从“问题邻居”变身“热心街坊”。
“不仅治病根,更要暖人心。”彭广平笔记本扉页上的这句话道出了矛盾纠纷调解的精髓。北京派出所创新“预警把脉—回访问诊—化解去根”工作法,如同中医调理体质般化解纠纷。
前端“把脉”,协同街道建立通联通报制度,全量收集苗头性风险隐患,提前介入疏导;中端“问诊”,对每日案件类警情及相关矛盾纠纷进行全量回访,实现工作闭环处置、民意快速回应;末端“去根”,依托街道和派出所“同院办公”的优势,建立综治、劳动监察、司法工作人员和律师共同参与的“四调合一”机制,使纠纷各方“定分止争、事心双结”。
去年以来,北京派出所辖区保持非警务类矛盾纠纷零升级,863起矛盾纠纷消弭于萌芽,全量回访纠纷当事人1500余人,群众满意度达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