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清远市阳山县检察院通过党建引领筑牢红色根基,创新“综治+检察”“网格员+信息员+检察员”等机制,激活治理动能,培育出“蓝枫煦阳”“未爱沐阳”品牌,凝聚基层力量,实现以高质效检察履职助力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党建铸魂,筑牢基层治理“红色根基”
坚持党建引领,将信访法治化融入支部建设全流程。阳山县检察院构建“理论武装+实践淬炼”双育机制,把《人民检察院信访工作规定》《信访工作条例》纳入“三会一课”必修内容,通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推动“依法信访、实质化解”理念入脑入心。在12309检察服务中心设立“党员先锋岗”,推行“三亮三比”(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比作风、比效能、比担当)服务标准,开设“妇女儿童权益保障”等专用窗口,配备信访工作指南等设施,让法治服务更具温度。党员干警以“双报到”机制下沉一线,开展普法宣传16场次,覆盖群众8000余人次;支部书记发挥“头雁效应”,带头接访32次,以“田间调解、平安夜话”等方式化解基层纠纷。当前,该院第四党支部获评“‘四强’党支部”,1名干警获评全市检察机关控申业务能手,党建引领下的治理效能持续彰显。
机制赋能,激活基层治理“末梢动能”
创建“综治+检察”机制,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阳山县检察院推动12309检察服务中心与全县13个乡镇综治中心深度融合,实现视频连线接访全覆盖。构建“一综治中心+一检察官”挂点联络制度,实行“定期走访、吹哨报到、‘头雁效应’”工作模式,实现挂点检察官深入基层化解矛盾、开展普法活动常态化。在办理唐某因农田灌溉纠纷信访案时,挂点检察官联合乡镇综治中心工作人员上门接访,详细释明立案监督流程并指导其准备材料,成功引导其依法申诉。
创新“网格员+信息员+检察员”机制,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该院将检察履职嵌入基层治理网格,2023年以来,共发现监督线索1000余条,办理各类监督案件181件。通过网格信息排查,发现28家餐饮店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后,及时督促整改。此外,该院依法履职,推动清理河道违规种植农作物6.8万余平方米,整治问题健身器材34处,维护无障碍设施7处,督促有关部门追缴税款63.8万元,帮助追回工人被拖欠的工资67.4万余元,推动林地复绿19.65亩。
推动县委出台机制,提升社会综合治理效能。该院推动县委平安办印发《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联席会议及工作协商机制》《预防和治理性侵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酒驾治理专项行动方案》《加强盗窃违法犯罪治理工作方案》,推动构建起“党委领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法治保障”的专项综合治理体系。
品牌聚力,凝聚基层治理“众志合力”
培育“蓝枫煦阳”品牌,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阳山县检察院制定《信访法治化工作方案》,建立“受理—办理—化解—反馈”全流程机制,推行“每案必评、实质化解”制度。2023年以来,该院共受理信访案件131件,重复信访率持续下降。4名院领导包案办理14件复杂信访案件,化解率达100%。
构建特定群体司法救助机制,2023年以来,该院办理司法救助案件16件18人。组建“蓝枫煦阳”志愿服务队,开展普法活动56场次,发放信访法治化工作指南1200余份,有效提升群众法治意识。
强化“未爱沐阳”品牌建设,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该院与团县委、县妇联等18个部门签署五年规划,落实未成年人“六大保护”。2023年以来,该院严惩侵害未成年人犯罪35人,监督公安机关用“一站式”取证中心为66名未成年被害人提供心理疏导、询问;有效落实法律援助等保障诉讼权利的举措,办理涉未成年人行政公益诉讼案件8件,制发检察建议2份,推动强制报告制度落地,督促加强重点场所监管;选派13名干警任法治副校长,开展校园普法91场次;发放督促监护令13份,对78名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以综合履职筑牢未成年人法治保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