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餐饮业快速发展,厨余垃圾不规范处置问题日益突出,导致水质土壤污染、生态环境失衡。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检察院以公益诉讼检察履职为切入点,督促构建厨余垃圾收运处置闭环管理体系,立案办理行政公益诉讼案件4件,制发检察建议4件,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惠及一方”的监督效果。
摸排监管漏洞,找准问题症结。该院成立专项办案组,制定摸排方案。建立“线索筛查—智能研判—靶向治理”机制,针对监管盲区,该院系统梳理《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广东省城乡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清远市城市厨余垃圾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县域餐饮企业分布特点锁定监督重点,通过现场走访,进一步核实问题线索。办案组深入7个乡镇厨余垃圾集中产生区域,走访调查餐饮企业、学校食堂等单位20余家,发现部分餐饮企业存在厨余垃圾收集容器未密闭、未建台账,甚至将含油废水直排雨水井导致管网堵塞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该院依法立案,建立“一案一档”,为开展精准监督奠定基础。
协同靶向施策,凝聚共治合力。针对厨余垃圾治理涉及部门多、职责交叉的难题,该院主动邀请听证员、人民监督员以及负有监管职责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召开公开听证会。会前,检察官送达告知相关职责法律依据汇编及勘查笔录;会上,检察官阐明危害,论证事实,厘清各部门“审批—监管—执法”职责边界,破解“多头管理、无人负责”困局。在制发检察建议前,该院与行政机关召开座谈会,逐条论证整改措施的合法性、必要性和可行性,确保检察建议“刚性”并兼顾基层实际。通过制发检察建议,推动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10余次,对4家违规餐饮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明确禁止委托无资质单位处理厨余垃圾。同时督促相关部门规范清运路线,落实处置职责。截至今年4月底,县域厨余垃圾无害化填埋量达814.04吨,收运率达100%。
构建长效机制,巩固治理成效。该院坚持标本兼治,推动治理成果长效化。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推动行政机关出台《关于加强厨余垃圾监管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镇、各单位落实属地管理,加强源头监管力度,常态化开展垃圾分类监管工作。同时,该院督促负有监管职责的单位开展餐饮行业厨余垃圾专项整治,明确厨余垃圾产生量台账,规范收集、处理、运输等操作流程,实现“产生—收运—处置”全流程闭环管理。同时,加强宣传,营造氛围,推动各相关单位加强厨余垃圾分类处理宣传,开展入户宣传,定点派发分类标识等宣传材料,提高群众环境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