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石龙镇盘踞东江要津,是一座具有800年商贸文化历史的岭南名镇,风味浓郁的中山路骑楼老街见证了百年历史,全国闻名的“举重之乡”孕育出多名世界级举重名将。
守护这座古镇老城区的东莞市公安局石龙分局兴龙派出所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精准把握辖区治安特点和社情民意,将本土文化元素融入社会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近2年,辖区违法犯罪警情数大幅下降,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9.5%。
在兴龙派出所的“举重若轻”调解室,墙壁上“拿得起、放得下”的标语格外醒目。7月26日,特邀调解员岳平田正和派出所民警一起,开展矛盾纠纷调解回访。
在石龙镇,游家和苏家这两户从父辈开始,就经常因琐事争吵。半年前,两家又因大扫除的污水大动干戈,前后报警3次。
“这哪里是清洗门面,分明是故意往我们家扫脏水。”游家两兄弟情绪激动地说。“我年年都是这样大扫除的,你们分明是存心找麻烦。”苏先生眉头紧锁,气不打一处来。
“苏大哥,年关大扫除,图的就是个清爽吉利,您想想,那水一下子冲到邻居家门口,又脏又滑,换作是自家门口,大过年的是不是也会觉得不受尊重?”经过岳平田一番劝说,苏先生紧绷的脸微微松动,不再辩解。“两家相邻是缘分,为门前这点污水、为几盆花的位置,天天怄气,这日子过得憋屈,值得吗?”岳平田说。经过调解员和民警的努力,两家终于冰释前嫌。
岳平田的另一个身份是第八届全国运动会女子举重比赛冠军。“石龙镇是著名的‘举重之乡’,这里先后走出了1000多名举重名将。”兴龙派出所所长刘荣耀介绍,“我们秉承‘拿得起、放得下’的举重理念,打造‘举重若轻’调解室。目前,派出所聘请3名举重冠军担任特邀调解员,为调解矛盾纠纷增添力量。”
记者了解到,除了举重冠军,兴龙派出所特邀调解员队伍中还有法官、检察官、人民调解员等。
漫步中山路,骑楼逶迤,为行人挡雨遮阳。街道上,由外卖骑手、保安员、志愿者组成的“骑楼义警”成为排查风险隐患的流动岗哨。
“今天不挪走门前这花盆,谁都别想好过!”今年6月的一天,外卖骑手小胡在新维村送餐时,听见附近传来激烈争吵声。只见两户邻居在门前推搡,一名老人被推得踉跄跌倒,地上还散落着砸碎的花盆。
小胡立刻想起社区民警教的“纠纷三步骤”——保持安全距离、快速联系警务室、必要时喊话劝阻。他一边快速拨通社区民警电话,一边大喊:“王先生!您订的餐到了,我放门口啊!”这一喊,吸引了双方注意力,打断了争吵。民警随后赶到现场调解,最终双方同意各自清理门前杂物。“当时看到老人摔倒,怕出大事。社区民警说过,邻里纠纷早一分钟介入,可能就少一起案件。”小胡告诉记者。
在兴龙派出所新维村警务室“暖心驿站”,记者看到,这里为户外工作者提供空调纳凉、临时休息、免费饮水、设备充电、急救药品等基础服务。民警为常来“暖心驿站”歇脚的外卖骑手开设纠纷调解培训课,鼓励他们在送餐途中发现异常及时通报。
“骑手熟悉社区角落,是流动的‘平安哨兵’。”新维村警务室警长黄仲林说,暖心驿站为外卖骑手提供歇脚、应急医疗等服务,骑手为警务室报送矛盾纠纷苗头、独居老人异常等线索,实现了“双向赋能”。
如今,兴龙派出所依托群防群治力量广泛排查矛盾纠纷,借助智慧警务深挖矛盾根源,携手“协同警务”共享治理资源,实现矛盾纠纷的全面清理和精准处置。同时,他们创新引入绿、黄、红“三色”预警机制,根据纠纷的难易程度和风险大小进行分级管理,实现风险的动态掌控和预警。近2年来,兴龙派出所化解矛盾纠纷1929起,实现矛盾风险动态“清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