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了法院,我们不仅解决了纠纷,还找到了新的合作机遇!”近日,在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法院调解室,两家曾经对簿公堂的企业代表握手言和。原本因设备问题剑拔弩张的重庆某公司与深圳某公司,在龙岗区法院法官的调解下,不仅达成了和解,还开启了新的合作。
重庆某公司与深圳某公司曾是亲密合作伙伴,却因一批进口设备“反目成仇”。重庆某公司声称设备无法生产出合格产品,要求解除合同、退款赔偿;深圳某公司则指责对方无故拒收货物,造成巨大仓储损失。
该案承办法官杨宏没有简单地一判了之。“每一起商事纠纷背后,都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我们不仅要解法结,更要解心结。”
调解一度陷入僵局。法官转而联合司法鉴定机构,调取设备数据、核验采购凭证、实地勘察仓储情况。调查发现,首台设备实际能够正常运行,只是产品规格不符合要求;而第二批进口设备完好无损,具备转售条件。
基于这一发现,法官创新提出了“一揽子”解决方案:重庆某公司半价退回首台设备,用预付款转购深圳某公司自主生产的设备;消除深圳某公司“退货即报废”的认知误区,将退回设备再销售;重庆某公司暂时代存第二批设备待转售。
这一方案既避免了深圳某公司因退款导致资金链断裂,也让重庆某公司不致错失市场机遇。最终,两家公司不仅达成和解,还在法官建议下开始探讨技术合作与市场共享的可能性。
这样的案例在龙岗区法院并非个例,背后是一套完整的“1+2+3”司法助企工作体系在发挥作用。
“1”个主体引领。今年年初,龙岗区法院成立了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司法助企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司法助企工作室,建立“前端集约受理、中端分拨处理、后端闭环监管”的全链条司法保障机制。
“2”大平台支撑。一方面,龙岗区法院打造“涉企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与全区111个社区“无讼社区”创建相衔接,落实“一社区一法官一助理”机制,就近为企业提供解纷服务;另一方面,龙岗区法院打造“一站式诉讼服务平台”,在诉讼服务大厅设立司法助企服务岗,张贴司法助企二维码,专人处理企业司法诉求。
“3”项举措发力。抓实审判、执行、普法工作,全面提升司法助企实效。
作为深圳的工业大区,龙岗区市场主体活跃,经济纠纷复杂多样。如何通过司法手段为企业排忧解难,护航企业发展?龙岗区法院用一套体系化的司法服务新机制作出了回答。
执行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龙岗区法院持续开展保障中小微企业专项执行行动,采取多项善意文明执行措施,助力民营企业脱困与成长。
“法院特事特办、加急处理,有了这笔钱,发放工资、生产流转都不成问题了。”近日,深圳某科技公司代理律师专程来到龙岗区法院致谢。该公司因398万元货款无法收回,100余名工人工资未能发放,面临停工停产困境。
执行法官叶小丽开启绿色通道,引导被执行人注册“移动微法院”,线上送达法律文书,并协调银行加急处理,迅速完成账户解封。“我们的《执行款收款确认书》具备双重功能,划款、结案一次性极速办结。”叶小丽介绍。
最让企业暖心的是“信用修复”机制。一家知名建材企业因工作失误陷入纠纷,银行账户被冻结,信用严重受损,近千万元银行贷款落空。龙岗区法院不仅快速完成扣划解冻,还出具《自动履行证明书》,帮助企业修复信用。“多亏了法院,我们重新获得贷款,全面恢复了生产经营。”该企业负责人送来锦旗时表示。
据了解,截至目前,龙岗区法院已开出44份《自动履行证明书》,为285名企业负责人提前解除限制高消费措施,2023年至2025年8月20日,办结涉中小微企业执行案件1.8万余件,执行到位42.6亿元。
多年来,龙岗区法院将普法作为服务企业的重要方式,从源头上帮助企业降低法律风险。连续4年在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开展“院长示范庭审”活动,每年选定一个主题,邀请企业代表现场观摩、互动交流。2024年,该院院长主审一起涉跨境电商行业侵害商业秘密纠纷案,并联合多家单位举办主题活动,共同为电商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把脉开方”。2025年,聚焦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主题,通过普法短剧、专题宣讲、案例解读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普法活动。
龙岗区法院先后与深圳市数据交易所、区市监局等单位,就相关条块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开展多次业务座谈,向企业代表宣讲知识产权维权知识。深入深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各街道商会等开展普法宣讲,惠及企业200余家。
“作为地处深圳东部中心的基层法院,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永远是进行时。司法助企没有尽头,我们将不遗余力!”龙岗区法院院长刘一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