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堂未成年人保护专题普法很接地气,授课语言通俗易懂,形式新颖贴切,对未成年人增强法律意识太有帮助了。”近日,东莞启智学校启航分校的家长代表在参与未成年人保护专题普法活动后纷纷点赞。
此次活动由东莞市法学会、东莞市律师协会联合东莞启智学校启航分校开展,通过沉浸式法治课堂,不仅帮助学生明晰法律边界,更在他们心中播下敬畏法律、尊重生命的种子。
作为“莞律公益行”年度专项活动的重要一环,东莞市律师协会通过提供系列公益法律服务,以公益律师助力基层法治建设,彰显法治温度,切实提升群众法治获得感,彰显东莞律师“人民律师为人民”的使命与担当。
“莞律公益行”深入基层开展法治宣传。
“莞律公益行”精准普法,守护未成年人成长。
精准普法
守护未成年人成长
活动聚焦基层专门教育需求,由市法学会副会长、东莞中立法律服务社理事长李道君,市律师协会副会长吴仲明,市律师协会公益与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委员会主任梁浩忠、副主任邹慧敏等带队,走进专门教育机构——东莞启智学校启航分校,以“第二期莞律公益行暨八月启航讲堂活动”为载体,围绕“守住成长防线——未成年人必知的刑事法律知识”主题展开。
“孙悟空挑战天规被压五指山,这就像法律——既是约束,也是保护。”活动中,市律师协会公益与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委员会委员、刑事法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律师薛枫艳作为主讲人,她以经典典故切入,将法律比作“约束与保护的双重屏障”,用生动形象的表达拉开“守住成长防线”主题分享的序幕。
为让特殊教育学生更好理解抽象法律知识,她通过情景模拟、动画演示等形式,聚焦校园欺凌、网络诈骗等热点问题解析法律边界。
“薛律师用典故串联知识、用案例解析风险,让法条有温度、易理解,有效帮助学生树立规则意识。”该校校长魏佳煜表示,学校始终将“增强学生法治观念、树立规则意识”作为核心工作,此次借助“莞律公益行”的专业力量,正是通过精准普法帮助学生明确行为边界,为其顺利回归社会筑牢法治基础。
活动现场还举行聘任仪式,李道君为薛枫艳颁发聘书,正式聘请其为该校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宣讲专家,标志着该校与市法学会共建的教育基地取得新突破,未来将通过引入高水平专家持续开展法治讲座、咨询等活动,推动法治教育常态化。
智慧赋能
社区矫正精准帮扶
作为东莞市律师协会今年推动公益法律服务的重要举措,“莞律公益行”由协会公益与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委员会具体实施,首期活动便聚焦社区矫正这一特殊群体,携手高埗司法分局切实回应群众需求,提升社区矫正对象的法治获得感。
今年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实施五周年,在此重要节点,高埗司法分局与市律师协会精心策划系列法治教育活动,通过“多元化普法+精准化帮扶”双措并举,助力社区矫正工作提质升级。
活动中,梁浩忠受邀为高埗社区矫正对象开展普法专题讲座,以专业知识逐一答疑,并提供切实可行的法律建议与解决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高埗镇社区矫正中心自2023年3月30日揭牌启用,成为全市首个独立式社区矫正中心,凭借“三区十八室”的科学规划、规范化建设以及智慧化应用,开启规范化、精细化、智能化发展新征程。市律师协会公益与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委员会联合高埗驻村律师,驻点高埗镇社区矫正中心,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未来,以“莞律公益行”为纽带,高埗司法分局与市律师协会将进一步深化合作,协同推进社区矫正工作——通过摸索创新教育帮扶模式、丰富教育内容与形式,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更优质、高效、个性化的法治教育和帮扶服务,切实帮助他们增强法治意识、提升社会融入能力,推动社区矫正工作再上新台阶。
声音
创新服务形式
实现精准治理
今年,东莞市律师协会启动“莞律公益行”专项活动,主要基于多重考量:通过下沉法律服务资源推动全民法治素养提升;针对东莞作为人口超千万的新一线城市,社会治理中存在的矫正人员再融入、青少年偏差行为干预等痛点,发挥律师的专业优势实现精准治理;创新服务形式探索助力法律服务改革。
市律师协会公益与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邹慧敏表示,活动已初见成效,比如在社区矫正板块与专门教育学校,律师团队通过“普法宣讲+个案咨询”模式,为近百名矫正对象、300多名学校未成年人提供就业法律指引、家庭矛盾调解等服务。
邹慧敏说:“社会治理需注重源头预防,通过早期法律干预可显著降低社会风险;跨部门协同机制的建立能有效整合司法行政、教育等系统资源;青少年法治教育应采取‘法理+情理’双轨模式,提升教育实效性。”
在邹慧敏看来,“莞律公益行”实践为行业参与社会治理探索创新路径,“专业赋能+价值引领”的模式,为律师行业参与社会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东莞经验。包括:将法律专业能力转化为治理效能,如在社区矫正中运用非诉调解技巧化解家庭积怨,在校园普法中采用“案例教学”提升参与度;通过精准服务增强公共法律服务的可及性,针对特殊群体开发定制化服务清单;以公益行动重塑行业形象,青年律师通过参与项目提升社会责任意识。
邹慧敏透露,接下来,“莞律公益行”计划重点推进三方面:服务领域延伸,将覆盖外来务工人员权益保障、企业合规指导等新场景;服务能级提升,组建家事调解、劳动争议等10个专业小组,建立“需求采集—服务匹配—效果评估”闭环机制;长效机制建设,推动与政法委、教育局共建公益法律服务站点,开发线上普法平台,实现“线下服务精准化、线上服务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