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算把这4400个暖宝宝的货全退了!货款也拿回来了!”近日,江西买家姜某在东莞市第二人民法院长安人民法庭执行法官的协调下,终于化解了一场长达一年多的买卖合同纠纷。
2023年底,姜某向东莞的卖家王某购买了4400个暖宝宝。王某承诺,若无法售出可以回收。后因产品严重滞销,姜某要求退货,双方发生争执。2024年10月,姜某向东莞市第二人民法院起诉王某。后法院判令姜某在判决生效之日起5日内将4400个暖宝宝退给王某,王某在收到之日起5日内将货款1.45万多元退给姜某。
但退货之路并不顺畅。姜某说,他之前想加王某微信要退货地址,对方没通过。在法官建立的微信群里,他终于向王某要到了退货地址。王某说,他不知道加微信者是谁,在判决规定时间内收到货确认后,会尊重判决,否则拒收原路返回。
2024年12月17日,姜某将4400个暖宝宝分装了22个箱子,通过某物流公司邮寄给王某,付了运费,并请了江西当地公证处对邮寄过程进行公证。
但意外的是,几天后,这批箱子到达东莞后却被退回,原因是收件人“无理由拒收”。
退货不成,货款也自然未能收回。2025年3月,姜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姜某说,他已完全履行了生效判决,要求王某退回货款。
案件到了法官许腾的执行小组手里。执行干警联系双方进行协商。但姜某和王某自行协商多天,始终无法谈拢。许腾遂约双方通过微信群和电话商谈。
王某责怪姜某没提前联系他:“你寄货怎么不通知我?”
姜某也很恼火:“我按法院判决规定的时间内邮寄退货,还做了公证。你拒收怎么不联系我?”
“你有我微信,发货时就不会把快递单发给我?!”王某怒气冲冲地说。
“快递单上有写清楚是什么物品,我给快递付了费,快递员也会代我告诉你什么物品。”姜某认为自己无需跟王某直接沟通。
姜某确实没有提前告知王某邮寄暖宝宝,如果王某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退货,则情有可原。责任到底在谁?关键在于王某是否知道姜某邮寄了案涉物品。许腾如是分析。
许腾找出了案涉快递单。快递单面上,清楚写了邮寄双方的名字、王某给的投递地址以及物品的正式名称“暖手袋”。
这下,责任终于弄明白了。
在许腾的协调下,双方达成了执行和解协议。姜某同意再次邮寄给王某,邮费到付即由王某承担。但姜某也提出了要求,王某必须同时将货款交到法院账户,王某也同意了。该案执行费由王某承担。不久,该案顺利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