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谢谢,没想到这么快就解决了纠纷,我心里踏实多了!”
炎炎夏日的一天,外卖员刘某手持写着“倾心调解化干戈,司法为民促和谐”的锦旗,来到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的诉讼服务大厅,他的脸上重新洋溢起了笑容,握着法官的手连连道谢。
从接到传票时的忐忑,到纠纷化解后的释然,这场“躲”出来的矛盾,仅用了48小时便以和解的方式画上圆满句号。
骑手避付律师费引纠纷
2024年9月的一天,外卖员刘某像往常一样穿梭在深圳的街头送餐,却不幸遭遇交通事故,造成其左肘挫伤、左桡骨小头骨折。
住院期间,刘某了解到,国家专门为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从业者推出了职业伤害保障政策,该政策覆盖因工作原因导致的医疗费用报销、伤残补助等基础保障,为新业态从业者提供了“兜底”支持。
“当时就想着先治病,理赔的事儿一窍不通。”刘某回忆。后经人介绍,刘某与广东某律师事务所签订代理合同,律师承诺“先服务后收费”,他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同意了。
在律师的专业协助下,刘某顺利获得职业伤害赔偿金5万元。可拿到钱后,刘某却犯起了嘀咕:“这是国家给的保障,我自己跑跑说不定也能办下来。”抱着“能躲就躲”的心态,刘某对广东某律师事务所的电话一概不接,信息也一概不理。
因一直联系不上刘某,该所将刘某诉至法院,请求判令其支付律师代理费及违约金共计一万余元。
法院精准引导诉前调解
案件进入诉讼程序后,法官助理连续多日在不同时段尝试通过电话联系刘某,却始终无法接通。法院依法向其送达了开庭传票等法律文书。收到传票的刘某这才慌了神,主动拨通了承办法官车万昕的电话:“法官,我不是不想给钱,就是觉得这律师费不该花……”
“您别急,先说说具体情况。”车万昕耐心倾听,并示意法官助理同步记录谈话要点。在沟通中,车万昕法官和助理逐条解答刘某的法律疑惑,详细向其释明了法律风险:“如果继续回避,可能被认定违约,违约金和利息会持续累积,实际负担反而更重。”
在与刘某的沟通中,车万昕法官和助理敏锐地察觉到案件事实清楚、标的额相对不大,且存在调解的可能。
考虑到刘某作为新业态从业者收入不稳定、法律知识薄弱,为避免诉讼程序加重其负担,车万昕法官和助理结合福田法院近年来在商事调解领域的探索,向他介绍诉前调解的优势:“调解更灵活、耗时短、成本低,能促进双方当事人平等对话,达成更务实的解决方案。”
在车万昕法官和助理的耐心解释下,刘某最终同意尝试调解。此次调解由深圳市福田区至行商事调解中心负责,作为专业商事调解组织,其在查明纠纷根源、弥合认知差异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考虑到刘某经济困难,调解员协商后决定本次调解不收取任何费用。
48小时调解确认终和解
调解员与刘某深入沟通后发现,他的抗拒源于认知偏差——误以为职业伤害赔偿是“国家给的钱”,认为律师“没干啥实质工作”。
“新型职业伤害保险理赔虽有政策性,但流程和材料准备同样需要专业知识,广东某律师事务所确实为您争取合法赔偿权益付出了劳动,代理费的收取于法有据、于理应当。”
调解员一番入情入理的分析,让刘某认识到自身对律师工作价值的误解和法律认知的不足,表示愿意在合理范围内支付相关费用。
另一边,调解员也与广东某律师事务所坦诚沟通:“刘某作为新业态从业者,对法律程序不熟悉,才产生误解。他并非恶意拖欠,只是对律师工作价值认识不足。”
经过调解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多次沟通,该所最终同意体谅刘某的实际困难,自愿放弃了违约金的诉讼请求。
当日下午,在调解员的主持下,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调解员反馈情况后,车万昕法官团队立即启动“绿色通道”,次日便通过线上方式完成司法确认,赋予调解协议与法院判决同等法律效力。
从法官助理前端精准识别矛盾、积极引导调解,到专业商事调解组织介入释法纾困、促成互谅,再到法院司法确认赋予调解协议法律效力,“法院+商事调解”的联动模式环环相扣,实现“调解得了、确认得快、执行得好”。未来,福田法院将持续深化多元解纷机制建设,让更多矛盾化于未发、止于未诉,以更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践行“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初心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