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8月31日揭牌成立以来,深圳深汕特别合作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深汕特别合作区人民法院)以践行公平正义使命为己任,从零起步、步履坚实,持续为深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司法动能。5年来,共新收各类案件13374件,办结12831件,审判质效持续提升,实现执法办案良性循环。
“司法工作绝非冰冷法条的简单堆砌,而是要深深扎根基层,以专业水准传递法治温度,服务发展大局,努力为每一位当事人点燃公平正义的希望之光。”深汕特别合作区人民法院有关负责人说。
2025年8月28日,深圳深汕特别合作区人民法院与7家单位签署《“法润青苗”青少年保护合作框架协议》。
提升案件办理质效
助企惠企护航发展
该院以案件繁简分流为关键支点,不断提高审判效率与质量。今年以来,成立领导小组,制定专项方案,持续推进全流程繁简分流改革攻坚行动,系统实施审执分离、繁简分流等措施,实现案件轻重分离、快慢分道。
“改革的核心在于精准分流案源。过去‘一人包案到底’模式效率低,现在立案即分类,由速裁团队专攻小额债务和简单侵权案件,专业合议庭精审普通案件,执行局为简易执行案件开辟快立快执快结‘绿色通道’。”深汕特别合作区人民法院立案庭有关负责人说。
在审判专业化建设方面,该院创新推出“揭榜挂帅”机制,设立速裁民商事案件和执行异议案件、复杂的合同纠纷和劳动争议纠纷、鲘门人民法庭案件、各类执行案件“四大榜单”,鼓励干警揭榜攻坚,努力营造担当作为、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同时,坚持“自动分案为主、手动调控为辅”,持续优化案件动态分流机制。
司法助企是改革另一大亮点。今年,深汕特别合作区人民法院制定专项实施方案,成立司法助企领导小组,设立司法助企工作室,围绕优化诉讼服务、化解矛盾纠纷、防范法律风险、维护合法权益等方面实施十项小而实、细而精的助企惠企举措。
在一起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中,该院灵活采取置换保全措施,为被保全公司账户“松绑”,既保障原告合法权益,又缓解被告企业经营压力,实现双赢效果。“对处于正常经营状态的企业采取灵活柔性的保全措施,不轻易堵塞企业资金流通渠道,最大限度降低诉讼活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有利于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综合审判庭有关负责人说。
“刚柔并济”彰显执行力度与温度。在一起强制执行案件中,深汕特别合作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将情、理、法相结合,坚持精准施策,仅用4小时便“零冲突、零滞留”地腾退油库交还企业,高效兑现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
做实做优司法服务
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走进深汕特别合作区鲘门街道红源村,昔日杂草丛生、污水横流的荒地已经蝶变为“耕读园”“洵美园”等十余处绿意盎然的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村民们常在花架下悠然地休憩。
这是深汕特别合作区人民法院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写照。
作为深圳市“百千万工程”的主阵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是深汕特别合作区的核心任务。深汕特别合作区人民法院紧密围绕区域中心工作,以优化司法服务、提升司法效能为抓手,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2022年,该院制定《关于为全面推进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乡村振兴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从建设平安乡村、培育法治沃土、打造乡村治理格局、优化涉农工作机制等方面提出21项具体措施,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提供制度引领。
“无讼”村居建设成为关键突破。2023年12月,在区党工委支持和指导下,深汕特别合作区人民法院率先以鲘门街道红泉村、鹅埠街道红罗村为试点村创建“无讼”村居,大力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深汕特别合作区打造乡村发展新样板。目前,已成功创建10个“无讼”村居。
5年来,该院广泛吸纳乡贤、“五老”(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战士、老模范)等基层解纷力量,组建10支共计50人的民间调解志愿队,坚持“用身边人调处身边事”,妥善化解大量家庭纠纷和邻里纠纷。
将司法力量深度融入基层综治网络,是推动矛盾纠纷前端化解的重要举措。深汕特别合作区人民法院与辖区两级综治中心加强衔接联动,制定工作方案和指引,选派工作人员挂点辖区各街道综治中心开展轮驻工作,推动构建“部门联动+人民调解+司法确认”的多元解纷机制。在一起重婚及子女抚养纠纷案件中,该院依托“党委领导+法院主导+部门协作+律师参与”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模式,整合基层治理资源和力量,耐心细致地开展调解工作,促成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
今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以下简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施行。深汕特别合作区人民法院立足辖区涉农矛盾纠纷特点,召开涉农审判工作会议,审理侵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益纠纷,在全市敲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适用“第一槌”。
该院围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益保护等问题开展专项调研,形成两份工作报告和四份司法建议,推动深汕特别合作区出台相关指导意见,指导全区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工作并形成规范化解决路径。同时,以深汕特别合作区打造“五光十色”都市乡村示范带工作为契机,采用柔性调解方式,妥善化解涉鹭苑项目建设工程合同纠纷,护航鹭月岛等重点节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践行司法为民宗旨
保障群众合法权益
涉民生案件关乎群众切身利益,决不能让公平正义迟到。5年来,深汕特别合作区人民法院依法审理民间借贷、人身损害等涉民生案件810件,用行动诠释司法温度。
今年1月,该院仅用9天时间便执结一起建设工程合同纠纷案件,及时解决百余名农民工的“薪愁”问题,农民工代表专程送来感谢信和锦旗。“我们坚持‘调解优先、执行刚性’原则,努力让公平正义更好更快实现。”该案承办法官说。
5月,深汕特别合作区人民法院首次承担省级专项试点任务——全省法院未成年人刑事审判专项试点之青少年普法宣讲项目。项目启动以来,该院联合教育部门、学校开发思政课程,成立宣讲团,推进“全覆盖”法治宣讲工作,定期开展“法治体检+持续跟踪”活动,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筑牢法治屏障。
“这台机器是做什么的?”“要是我来法院立案,要怎么做?”8月8日,深汕特别合作区人民法院联合区消防救援大队,开展“党建引领护平安,法治宣讲‘润青苗’”活动,同学们走进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和调解室,“沉浸式”感受立案流程和审判工作。
“我们致力于培育青少年‘法律明白人’,探索建立‘法润青苗’青少年法治案例库,努力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青少年普法宣讲‘深汕经验’。”该院项目负责人说。
为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深汕特别合作区人民法院创新推出“她·守护”妇女儿童权益保护计划,从健全组织架构、强化家事审判、加强源头治理、加大普法力度四个维度发力,织牢织密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网。
“孩子们都顺利入学了,全家人特别开心,连声道谢……”鲘门社区工作人员回访帮扶对象时,向法院干警介绍受助儿童近况。此前,该院党员工作队在开展“普遍联系基层直接服务群众”工作时,发现鲘门社区存在困难家庭子女入学难问题。工作队队员依托“她·守护”妇女儿童权益保护计划,与社区、区公安分局对接信息、研讨方案,不仅解决了孩子的落户和入学问题,还积极协调周边特殊教育资源,帮助残障儿童实现就近入学心愿。
此外,深汕特别合作区人民法院立足审判职能,向遭受家暴的农村妇女签发全区首份人身安全保护令,为家暴受害者撑起法律“保护伞”、筑牢安全“防护墙”。
“五载春华秋实,五载砥砺奋进。站在新的起点,我们将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推进深汕特别合作区加快建设深圳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核心承载区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深汕特别合作区人民法院有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