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峦叠翠的马峦山下,一湾坪水潺潺流淌,来往高铁穿境而过,沿途风光旖旎秀美。
这里是深圳东部中心,是“创新坪山、未来之城”。“创新药、智能车、中国芯”三大创新产业在此集聚,文旅消费、低空经济在此勃兴,带来了经济文化的繁荣昌盛,也呼唤着更加现代更加高效的社会治理。
这里每日车轮的滚动,都是在丈量公平正义的准时抵达。在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的浪潮中,深圳市坪山区人民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主动融入“1+6+N”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体系,探索出一条“法治赋能、多元共治、源头解纷”的基层善治新路径。自今年2月区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以来,坪山法院共参与调解纠纷2392件,成功化解1120件,调解成功率46.82%,司法确认案件123件,纠纷化解周期平均缩短56天。
融入“中心点”
打造矛盾“终点站”
“没想到不费大周章,官司还没打,就这么快帮我讨回了欠薪!”近日,在区综治中心,当事人林某对着法官和调解员连连道谢。
林某原系深圳某科技公司员工,因公司拖欠工资、奖金,林某与公司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并签署协议书,双方就欠款及经济补偿金达成一致。后公司未依约支付款项,林某多番追讨无果,遂向区综治中心寻求帮助。
驻点在区综治中心的坪山法院立案庭法官罗莎莎接到线索后,立即启动联调机制,与龙田街道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员组成联调专班,实地走访公司,核实欠薪情况。联调专班一方面安抚林某情绪,耐心倾听其诉求,承诺全力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从法理、情理等多角度与公司进行沟通,摆事实、讲道理、明法律,引导其换位思考。
通过多轮调解,公司认识到自身应负的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林某也体谅公司经营困难,同意降低还款数额并宽限还款时间,最终重新达成调解协议。经当事人申请,法院对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目前公司已履行完毕,实现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
“护工”与“暖企”两不误,这是发生在区综治中心的日常故事,亦是司法服务与综治建设深度融合的生动注脚。
为加强源头预防、前端化解、综合治理,坪山法院选派18名法官、助理组成诉讼服务团队,采取“常驻+轮驻”结合方式全面入驻区、街道综治中心。构建诉前纠纷“双向筛选”“双向派单”机制,将婚姻家事、物业服务、消费者权益等9大类纠纷纳入区综治中心调解范围。
入驻后,坪山法院横向集合法律咨询、调解指导、先行调解、司法确认等诉讼事务“一站受理”,纵向联动公安局、司法局、街道办等驻点单位“全科服务”,让群众享受“进一扇门、解万般事”的便利。今年2月以来,共向区综治中心引导分流案件215件,51件止于未诉。
拉紧“协作线”
寻求调处“最优解”
“物业公司服务不好,我们坚决不交费!”2025年2月,深圳某物业公司起诉50名业主,业主们抵触情绪强烈。
这起纠纷涉及数十户居民,若处理不当可能激化矛盾。坪山法院收到立案申请后,迅速联系区综治中心前端化解,经共同商讨,确定区住建局、区城更局、街道、社区等多家单位先行化解。
区综治中心随即开展前端化解。然而,“抱团从众”心态下,先行调解收效甚微。
坪山法院果断调整策略,迅速启动“示范审理+集中调解”的工作机制,选取典型个案作为“首案”示范审理。庭审中,法官入情入理剖析双方责任,促成业主当场承诺缴费,物业公司也主动放弃违约金诉求。
“首案”的成功产生了强大辐射效应,带动剩余案件批量调解成功,实现“审理一案、解决一片”的司法效果。“没想到能一次性全部解决,以后我们将努力提升服务,加强与业主们的沟通。”物业公司深受触动,向法官来电致谢。
以法治“善为”,促基层“善治”,“解忧拍档”越来越多。坪山法院积极构建“法院+N”诉前调解体系,探索实施“资源联动+示范判决+专业调解”全链条纠纷化解机制,促进一揽子解纷在各领域多点发力、全面开花。
近年来,坪山法院的解纷“朋友圈”越扩越大,携手街道构建“力度+温度”解纷机制,成功化解商品房预售、物业服务合同等多个项目群体性纠纷700余件,推动释放国羽基地等项目土地10万余平方米。
针对知识产权纠纷,与市监部门建立知识产权纠纷诉调对接工作机制,推进诉讼与行政调解、行政裁决对接,共建便捷高效的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针对劳动纠纷,联合人社部门实施劳动争议“调援裁诉”深度衔接机制,打造“工会+法院”劳动争议流动法庭,九成以上的劳动纠纷在诉前化解。
针对精神卫生医患纠纷,联合公安、卫健、医院等开展前端化解工作,推动坪山区精神卫生领域“心调援诉”深度衔接机制建设,2025年上半年,该类纠纷成诉率下降75%。
拓宽“服务面”
把牢纠纷“萌芽关”
暮春时节,暖日融融,一场旨在提高全区调解员调解技能的培训会在坪山法院举行。
“调解工作虽细微,却承载着民心的重量,每成功调解一起纠纷,都将赢得一次民心。”培训中,坪山法院立案庭副庭长卢好指导参训人员在调解过程中学会倾听,明确问题,以法释理,有针对性地“找心症、抓心药”。
“这次培训就像一场‘及时雨’,细致的讲解和案例阐释,让我们对做好先行调解工作更有底气了。”培训结束后,参训人员表示受益匪浅,点赞法院以培训赋能,为解纷增效。
“社会治理的最好办法,就是将矛盾消解于未然、将风险化解于无形。我们在推动综治中心实质化运行的基础上,积极延伸司法服务,做深做实抓前端、治未病、重预防工作。”坪山法院立案庭庭长陈勇安说道。
以小切口推动大治理,坪山法院深度运用司法大数据,定期分析辖区多发性、苗头性案件,每季度向区委政法委、各街道发送《民商事纠纷成讼情况报告》,并向相关领域职能部门发送司法建议,实现风险隐患“发现在早、处置在小”。总结审判经验形成《城市更新、利益统筹中清租纠纷类案审理指南》,发布以来涉房地产案件审理时间减少15.3%。
止纠纷于诉前,坪山法院持续推进“无讼社区”“无讼园区”创建,依托“一社区一法官”机制,做好法律咨询、风险防范等法治体检工作,让群众和企业在家门口就能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促进“矛盾不上交、纠纷就地解”。
化矛盾于微澜,坪山法院唱响“和为贵”主旋律,线下常态化开展旁听庭审、模拟法庭等普法活动,线上积极打造“坪坪说法”等爆款普法品牌,实现线上线下辐射型传播。2024年以来,共开展70余场普法宣讲,发布典型案例及普法视频130余个,原创微视频《战国时期的“护手霜”》荣获第十一届全国法院“金法槌奖”微视频类三等奖。
“人民有期待,司法有担当。我们会一如既往地坚守在司法为民的最前沿,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坪山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时春蕾表示,将继续携手各单位绘就坪山好“枫”景,打通基层社会治理的“末梢神经”,把法治蓝图变为美好现实,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护航辖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司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