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设“法治直播间”,开展“直播带法”活动,新媒体普法工作被省司法厅在全省推广;成立全国首个“企业家法治观察团”,推动法治建设与企业经营深度融合,助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广州市以持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为主线,聚焦普法中心任务、突出普法重点对象、创新精准普法模式,精耕细作普法“责任田”,厚植法治文化土壤。
积极践行“六法融合”理念
前不久,南沙区司法局组织普法讲师团、普法志愿者队伍开展送法下乡活动,将法律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注入法治动能。
“我们树立以融合为‘纲’的工作理念,强化机制引领,推动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取得新成效。”广州市司法局有关负责人说。
坚持融合理念,推动全民普法融入发展大局。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将全民普法工作纳入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积极践行“六法融合”理念,将普法宣传融入全面依法治市、行政立法、依法行政、刑罚执行、公共法律服务、涉外法治全过程。
完善融合机制,积极构建“124”普法体系。“1”即强化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守法普法协调小组统筹协调功能;“2”即运用好“谁执法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和“六法融合”两项工作机制;“4”即利用好融媒体平台、普法阵地、普法队伍、普法作品四类载体。
深化融合实践,将法治宣传融入法治建设全过程。创新引入第三方视角、成果展示等方法,持续开展全市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履职报告和创新创先项目征集活动,实现国家机关普法责任制清单全覆盖;建立完善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公证员、人民调解员以案释法制度,注重运用典型案例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创新融合方式,将普法链条延伸至全领域各环节。探索推行“精准化+精品化”模式,组织普法责任主体单位在法定节假日等时间节点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普法宣传活动;创新探索“互联网+普法”“科普+普法”“非遗+普法”等融合方式,组织开展红色法治文化研学之旅、融媒体普法体验等活动,进一步扩大普法宣传覆盖面。
探索创新普法宣传模式
“律师您好,培训机构通过虚假宣传诱导我交钱报名,耽误孩子学习,我可以要求赔偿吗?”“可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预付式消费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支持消费者主张惩罚性赔偿。”近日,荔湾区司法局华林司法所在“华林直播间”开展线上普法活动,“云”解答、线上互动等形式获群众点赞。
近年来,广州市坚持发扬首创精神,积极探索创新普法宣传模式,努力让法律知识“触手可及”。
首创“云端”送法,开辟网络普法新赛道。开设“广州市司法局法治直播间”,举办“局长带你‘沉浸式’打卡广州湾区中央法务区”等主题直播活动39场,观看人数达784万人次;依托广州市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建设融“报、网、端、微、屏”于一体的“广州普法”融媒体矩阵,相关做法被省司法厅在全省推广。
首创“企业家法治观察团”,打造政企协同普法新范式。成立全国首个“企业家法治观察团”,精选27名各行业优秀企业家代表担任“法治前哨”,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四个方面精准对接企业法治需求,进一步畅通政企沟通渠道。
首创普法护航广交会模式,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推动“法治直播间”进驻广交会“涉外法律咨询服务港”,开展“律动湾区·法治护航”专题直播,观看人数达9万余人次;首创“真人+AI数字人”多语种法治直播模式,在线发布《广交会法律指南》14期,全网播放量达10万余次。
注重分层分类精准普法
近日,广州市中小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演讲比赛和法治素养竞赛圆满落幕。比赛分为小学组、初中组、高中-中职组,最终每组各有约30名选手脱颖而出。
广州市注重分层分类精准普法,针对不同领域、不同群体采取不同的普法模式。
精准传播法治文化。常态化开展宪法晨读、全市中小学校“宪法教育大课堂”等活动,在近年来举办的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总决赛中屡创佳绩;组织开展广州地区高校“‘典’亮青春 与法同行”普法创意短片大赛,进一步提高青少年参与普法工作的积极性。
精准服务发展大局。持续开展“服务大局普法行”专题普法宣传活动,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超大城市治理等重点领域加强普法宣传,实现普法工作与重点工作同频共振;聚焦食品安全、乡村全面振兴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题普法宣传活动,不断增强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精准保障对外开放。编印《外国人在粤法律法规指南》等实用手册,进一步提升境外人士在广州生活的便利性;召开“走出去”企业海外利益保护座谈会,帮助企业提高海外风险防控能力;组织开展领事保护线上宣讲活动,助力涉外法治建设;组建涉外法律服务团队,连续四届进驻广交会,为全球展客商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精准提升法治素养。抓住“关键少数”,建立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党政主要负责人年度述法等制度;聚焦妇女、留守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为其“量身定制”普法菜单;贯彻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保障青少年法治教育计划、课时、教材、师资落实到位。
打造特色法治文化阵地
“护山林,添绿地;禁毒品,保平安……”暑假期间,一群到从化区西塘法治文化景观带游玩的青少年齐声朗读宣传牌上的标语。绿树掩映下,宪法馆、禁毒馆、家风馆等场馆相邻而立,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广州市积极打造特色法治文化阵地,让群众“转角遇见法”,起到润物无声的教化作用。
建设法治文化新景观。制定《广州市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实施方案》,实现区、镇(街道)、村(社区)法治文化阵地全覆盖;推进荔湾区永庆坊法治文化街区、海珠区宪法主题公园建设,建成全国首个乡村宪法馆——西塘宪法馆;依托广州市党员干部纪法教育管理中心,为党员干部接受法治熏陶、提升法治素养搭建平台,获评第四批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
培育法治文化新风尚。组织开展广州市法治文化节活动,征集推选优秀法治纪实摄影、法治动漫微视频等作品;组织开展广州红色法治文化研究,讲好广州红色法治故事;宪法宣传片《一生相伴,一世守护》、微视频《如愿》等作品荣获中国广播电视大奖等多个奖项。
探索基层依法治理新路径。深入开展“1名村(社区)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行动,充分发挥村(社区)法律顾问和“法律明白人”在推进法治乡村建设、预防化解矛盾纠纷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4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19个,总数位居全省前列;培育村(社区)“法律明白人”11459人、“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1503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