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官方语言”变成“家常话”政策红利好送达,第一时间响应和处置安全隐患,矛盾调解促邻里和睦,“微服务”架起连心桥……今年以来,韶关市浈江区乐园镇以提升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为目标,积极推行“睦邻制”工作模式,通过科学划分邻网格、精准选配邻长,构建起覆盖全镇7个村的治理网络,全镇98个邻网格如细密的毛细血管,98名邻长化身政策宣传员、矛盾调解员、民生服务员,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温暖民心,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解决问题“高效率”,为乡村振兴筑牢治理根基。
政策宣传“零距离” 党的声音入民心
“以前村里发通知,要么贴在公告栏,年轻人外出务工听不到,老年人眼神不好看不清,总有些政策宣传不到位。”说起过去政策宣传的难题,沙梨园村党支部书记深有感触。而“睦邻制”的推行,让这一问题迎刃而解。
沙梨园村邻长挨家挨户宣传医保缴费政策。
邻长们都是土生土长的村民,熟悉每家每户的情况:哪家有老人需要耐心讲解,哪家年轻人在外可通过微信推送,哪家对农业补贴政策特别关注……2025年以来,全镇邻长累计协助开展政策宣传52次,从医保缴费到耕地保护、反诈知识,从书面解读到口语化讲解,把“官方语言”变成“家常话”,让政策红利抵达1321户村民。如今,在邻长的助力下,全镇政策知晓率、政策执行配合度有很大提高。
风险隐患“早发现” 平安防线靠得住
“十字路口垃圾池旁的排污沙井冒污水了,恐怕是被堵塞了。”今年5月,下坝村1邻邻长陈大哥在保洁工作中发现安全隐患,第一时间通过“邻长微信群”上报给村委会。镇里接到消息后,立即安排施工队维修,当天完成了清理,避免问题进一步扩大。“以前这种事可能要等有人反映才处理,现在邻长天天在村里转,隐患刚冒头就被‘掐灭’了。”村民们纷纷点赞。
镇村干部、邻长到乐园镇下坝村查看冒污沙井情况。
乡村治理,关键在“防”。邻长们每天穿梭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对道路安全、消防安全、矛盾苗头、环境问题等“察言观色”。2025年以来,全镇邻长累计报告各类风险隐患29起,其中道路破损、排水堵塞等基础设施问题14起,森林防火、汛期隐患等安全问题9起,邻里口角等矛盾前兆6起,所有隐患均在第一时间得到响应和处置,化解在萌芽状态,平安乡村建设根基持续夯实。
矛盾调解“暖心窝” 邻里和睦新风尚
“要不是邻长余大哥跑前跑后从中调解,我和老余这十几年的邻里情,怕是真就断了。”说起前段时间因房屋装修工程款引发的纠纷,长乐村村民张先生至今仍感慨不已。原来,老余此前欠了张先生三万元装修款,如今却因病丧失了偿还能力。邻长余大哥得知情况后,多次上门拉家常、讲情理,耐心从中调和。最终,双方各让一步,由老余的妹妹代为偿还一万五千元,剩余款项不再追究,两人握手言和,重归于好。
在农村,许多矛盾纠纷看似小事,但若处理不当,很容易激化升级。邻长们熟悉村情民意,懂民俗、知人心,是化解矛盾的“最佳润滑剂”。2025年以来,全镇邻长共调解矛盾纠纷22宗,涉及宅基地、赡养老人、农田灌溉等多个方面,调解成功率达100%,其中18宗在首次调解中就达成和解,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微服为民“解急难” 点滴服务聚民心
“小梁啊,我家电视突然没信号了,孩子们不在家,你能来帮我看看不?”前不久,六合村独居老人梁奶奶拨通了邻长小梁的电话。不到10分钟,小梁就赶到老人家中,检查后发现是信号线松动,很快就修好了。“这些孩子比亲人还贴心,灯泡坏了、水管堵了,一个电话就上门,真是太方便了。”梁奶奶笑着说。
“睦邻制”的核心在“服务”,邻长们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的“小事”,提供力所能及的“微服务”。2025年以来,全镇邻长累计提供为独居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代买药品、代缴费用、协助办理证件等服务161次,解决群众反映的房屋漏水、灌溉设施损坏等实际问题46件。这些看似琐碎的服务,架起了党群干群之间的“连心桥”,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为基层治理凝聚起强大合力。
从政策宣传到隐患排查,从矛盾调解到民生服务,乐园镇“睦邻制”用“小网格”激活了乡村治理的“大能量”。98名邻长用脚步走遍98个网格,用真心服务所有村民,让“邻里互助、守望相助”的传统美德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下一步,乐园镇将继续优化“睦邻制”工作机制,完善邻长激励保障措施,让这张覆盖全镇的“民生网”更密、更实、更暖,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治理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