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亨新区作为大湾区东西两岸融合的前沿腹地,是中山市参与大湾区分工合作的主阵地。中山市第一人民法院翠亨新区人民法庭将聚焦‘打造面向未来的国际一流科技创新区、中山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示范区、中山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主阵地’三大定位,加大司法供给,以优质的司法服务为中山高质量发展贡献法治力量……”中山市第一人民法院院长谢志强表示。
8月12日,翠亨法庭正式揭牌办公。据了解,这是中山市两级法院(以下简称“中山法院”)设立的第8个人民法庭。该法庭将以知识产权保护、纠纷多元化解、司法协作交流为发力点,为中山法治版图再添新坐标。
2023年年底,中山法院在广东省率先擂响“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战鼓。一年多来,一幅以“一庭一品”为鲜明标识的城乡基层善治新“枫”景图渐次铺展,一场以“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为目标的城乡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创新实践浪潮蓬勃兴起。今年1月至7月,中山市7个人民法庭共新收案件26374件,同比新增127.58%;审结18337件,同比上升45.71%;平均结案时间为46.55天,同比缩短13.53天;民事调解率为26.96%……创新成效在数据中越发清晰。
联动联调探寻多元解纷“最优解”
“14天,我们就拿到了救命钱!要是再晚一步,我的厂子就撑不住了,上百名工人的工资都没着落……感谢你们!”
近日,广西柳州A机电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负责人陈先生专程驱车数百公里来到中山第一法院火炬开发区人民法庭。他双手捧着两面红底金字的锦旗,郑重地递到人民调解员和执行法官手中。
这场危机,源于一场看似普通的买卖纠纷。A公司向中山某建材公司(以下简称“B公司”)供货,双方合作多年。然而,因资金周转问题,B公司拖欠货款迟迟未付。此前,经法院调解,双方达成协议:B公司分期支付货款及违约金共计470余万元。法院出具了调解书。为增强履约保障,B公司实际控制人章某还私下签署了个人担保承诺。可调解书生效后,B公司却一再违约,分文未付。A公司资金链断裂,工厂濒临停工。
2025年7月1日,走投无路的A公司向火炬开发区法庭申请强制执行,要求B公司支付本息合计476万余元。同时,因对对方履约能力彻底失去信任,A公司还另行提起诉讼,将担保人章某列为被告,请求其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并申请财产保全。法院迅速响应,冻结了B公司银行账户和章某个人资产。僵局之下,谁也走不出困局。
转机出现在火炬开发区法庭推行的“调、立、审、执”一体化工作机制上。人民调解员在接手A公司起诉章某的新案中了解到,这起诉讼与正在执行的案件,源于同一笔债务。该人民调解员立即联系执行法官,联手寻找突破点。
在法官和人民调解员的引导下,双方最终达成一致:A公司同意以476万元了结全部债务;章某承诺立即筹款履行。协议签署的第二天,执行团队迅速行动,成功从被冻结账户中扣划全部案款。7月15日,距执行立案仅14天,全部款项支付到位。7月23日,法院裁定准予撤回对章某的起诉。14天,企业保住了,工人的岗位保住了,担保人也避免了更深的信用危机。于是,就有了开头的那一幕。
对这场企业的成功营救得益于中山法院做细做实实质性解纷举措。2025年6月3日,中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出台《中山法院依法实质解纷工作方案》,对涉婚姻家庭、相邻关系、民间借贷等“十类矛盾纠纷”,加大释明、引导、分流力度,进一步提升化解成效。中山法院与21家单位以及各镇街综治中心建立了101个诉调对接工作站,组建了一支600余名专、兼职调解员队伍,建成跨部门、全地域,市区、镇街、村居三级全覆盖的调解网络,推动案件从“终端裁决”向“全程化解”转变。同时,中山中院还制定相关办法,开展定期培训,通过以案定补、法官授课的方式,有效提升人民法庭调解员调解办案的积极性与专业性,打造特色调解模式。
此外,为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完善信用卡监管政策 维护金融安全的司法建议书》,中山中院牵头,中山第一法院与中国人民银行中山市中心支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山监管分局、中山市司法局等6部门共建“中山市金融纠纷集中调处中心”,组建“立、调、审、执、研、协”全流程团队,搭建“金融纠纷诉调一体化处理平台”。
构筑跨境解纷的“粤港澳同心桥”
“这几本房产证我等了5年,终于圆了‘中山安家梦’!大家的帮助,真的让我感受到了家乡的温情,让我很有归属感!”听到黄某的喜讯,中山第一法院坦洲人民法庭的法官感到十分欣慰。
黄某出生在澳门,但其祖辈生活在坦洲镇,留下了一块宅基地。为顺应时代发展大潮,2019年,黄某和澳门的族人们经协商,打算把闲置的宅基地利用起来建房。房子的建造承载了他们对回乡安家的期待。
在房子建造过程中,黄某向某建筑商陆续支付了240余万元的工程款。房子建好后,黄某本应欢欢喜喜住进新屋,糟心的事却出现了——房产证办不成。为此,黄某来到坦洲法庭求助。
坦洲法庭法官了解案情后发现,这起纠纷涉及的相关竣工材料、手续不齐,如果通过诉讼解决将会花费较长时间。为此,依托与澳门中山坦洲同乡联谊会建立的“同胞同乡 同心同行”解纷机制,法官邀请会长谭东汉参与调解。谭东汉发挥同乡会声望与人脉优势,联合法官释法说理,最终促成双方和解。“法官讲法理,乡亲讲人情,矛盾很快就化解了!”黄某感慨地说。
坦洲位于中山市最南端。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坦洲与澳门经贸往来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澳门居民来这里居住和投资。数据显示,坦洲法庭受理的涉港澳案件数量居全市之首,占广东全省法庭同类案件的“半壁江山”。
为让港澳同胞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坦洲法庭先后与澳门坦洲同乡联谊会、香港坦洲同乡联谊会签订《以高质量司法服务推动涉澳纠纷多元化解的协议》《关于推动涉港纠纷多元化解的协议》,构建了“五五工作法”,即在协同互助、多元解纷、跨域送达、队伍构建、普法宣传等方面建立健全五项工作机制,快速化解涉港澳纠纷。同乡会发挥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的优势,在人民法庭诉讼程序、调解纠纷等方面提供协助支持;人民法庭发挥专业优势,为港澳居民提供优质便捷的司法服务。双方实现效能叠加和良性互动,助推粤港澳大湾区法治融合。
黄某家房产证的成功办理是中山法院以“枫桥经验”为钥,探索“借力同乡、共解纷争”特色路径,高效多元化解纠纷的生动实践。
据了解,为强化粤港澳大湾区争议解决的便利化和多元化,促进跨境纠纷友好解决,中山法院依托乡情纽带,聘请香港、澳门中山同乡会相关人员,澳门特别行政区全国政协委员,澳门调解协会创始人等作为特邀调解员,协同打造粤港澳调解规则对接的“中山经验”。依托乡情、人情的传导进行调解,不但协商空间更大、调解成功率更高,还解决了区际司法协助周期长、成本高的问题。
此外,中山法院人民法庭与辖区各镇街综治中心(司法所)建立了“庭所共建”机制,通过“常驻”方式参与辖区综治中心运行。目前,中山第一法院三乡人民法庭与三乡综治中心共建“法润乡风”工作站,为乡村振兴注入强有力司法动能;火炬开发区法庭与区公安分局、综治办签订《“一庭两所”矛盾纠纷联调机制实施意见》,夯实互动沟通与资源共享机制,不断拓宽矛盾纠纷化解“朋友圈”;中山市第二人民法院黄圃人民法庭在南头综治中心设立“法官接待日”,由法官为辖区群众释法解惑,引导纠纷在源头化解。
分类施策构建特色解纷体系
人民法庭虽小,却位居化解城乡基层矛盾纠纷、服务人民群众的第一线,在城乡基层治理中有着大担当。近年来,中山法院深入开展“马锡五审判方式”新时代实践活动,全市各人民法庭积极深入基层,创新探索城乡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方式、新机制、新模式,形成了各具特色、各有成效的有益经验。
走进位于中山市北部的黄圃法庭,荣誉墙上6块熠熠生辉的全国性表彰奖牌正无声地诠释着该法庭在化解城乡基层矛盾纠纷工作中的深厚积淀。荣誉的背后,是黄圃法庭以“一类一策”思路创新探索类型案件“枫桥式工作法”的生动实践。
据了解,结合辖区矛盾纠纷和产业发展的特点,黄圃法庭自2013年起充分整合人民法庭和商会资源,与南头商会共同搭建了诉调对接工作站,并在此基础上设立了南头商事巡回法庭,为辖区企业量身定制了一套庭商共建、共治、共享的高效解纷机制。
此前,中山某混凝土企业在与佛山某管理公司签订商品混凝土购销合同后,如期履行了供货义务。然而,截至2024年5月,佛山某管理公司仍有204万元的货款未结清。尽管中山某混凝土企业多次催讨,对方却未能如约支付。无奈之下,中山某混凝土企业选择了诉诸法律,要求佛山某管理公司支付欠款及违约金、律师费等总计227.5万元。
为有效化解纠纷,黄圃法庭与南头商会诉调对接工作站合作,利用商会资源参与调解。在法官和资深调解员的共同努力下,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签署了分期支付款项的调解协议。该案例入选全国工商联2024年百佳商会调解典型案例。
中山第一法院沙溪人民法庭位于“中国休闲服装名镇”沙溪镇,辖区内服装产业高度集中,约有1.4万家服装市场主体在此集聚,商贸氛围非常浓厚。
自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施行以来,沙溪法庭审理的涉公司、涉个体工商户等经营主体纠纷案件日益增多,且出现众多公司股东对公司欠付债务承担责任的情形。这类纠纷往往与辖区内市场主体登记、交易不规范紧密关联。
针对上述情况,沙溪法庭向辖区市场监管部门发出司法建议,系统列举了在经营主体登记、交易规范等方面需要加强的举措,建议该局督促相关经营主体完善登记管理、强化监督执法、加强宣传引导等。收到上述司法建议后,中山市市场监管局沙溪分局全面开展自查自纠,并通过多种渠道强化对虚假登记法律后果的宣传,同时加强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及监管执法力度,进一步规范市场经营秩序。
与黄圃法庭、沙溪法庭不同,三乡法庭紧紧围绕服务保障“百千万工程”和绿美中山建设精准施策。
三乡镇身兼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农村综合改革、文旅融合三个国家级试点,享有“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称号。为以多元解纷赋能城乡基层善治,三乡法庭持续推进“人民法官下村居”举措,实行“一村一法官”工作模式。2024年以来,三乡法庭在“人民法官下村居”基础上再度升级,打造“法润乡风”乡村振兴法律服务工作站。工作站通过整合司法行政部门、村居两委、网格员及调解员等各方力量,构建“协调联动、普法先行、调纷解忧”工作机制,依托普法、调解、列席村民议事、社会治理风险提示等举措,为乡村振兴绘就法治底色,助力打造“无讼”村居。2024年,三乡法庭已在“百千万工程”省级典型村三乡镇雍陌村、板芙镇里溪村挂牌设立了服务站,并依托服务站开展巡回审判、普法讲座及咨询等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
伟人故里,香山和风。当法治的根须深扎乡土,一幅以“枫桥经验”为底色、以“法庭品牌”为亮色的基层善治长卷正徐徐展开。中山中院院长廖万春表示,下一步,中山法院将持续擦亮人民法庭特色品牌,以法治春雨润泽发展沃土,以持续升级的司法服务,为中山高质量发展注入法治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