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潮阳区将国家级非遗项目潮阳剪纸巧妙转化为化解矛盾的“金钥匙”,从“对称构图、阴阳剪法、抽丝剥茧”的剪纸技艺中汲取调解智慧,通过说清事情、辨明事理,耐心引导当事人以更加理性的态度解决纠纷。
潮阳区将剪纸非遗技艺融入基层调解,成功化解矛盾纠纷。
“对称构图”夯实公正之基
潮阳剪纸中轴线两侧严整对称,调解员以此为鉴,在调解中始终保持公平公正的立场。
2024年10月,苏某在雇主郭某位于马来西亚的工地工作,下班后于凌晨突发脑出血,在国外治疗一个月后乘机回汕治疗。苏某妻子要求郭某补偿苏某医疗费等费用,郭某不同意。
贵屿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运用剪纸布局,营造出均等对话的空间。情、理、法如三股丝线在调解员手中交织:聆听苏某妻子泣诉时轻拍其肩的“共情”,援引法律条文时沉稳清晰的“晓法”,剖析双方症结时一针见血的“明理”。最终“剪裁”出双方都认可的结果:郭先生同意支付相关费用。
“阴阳剪法”剪开彼此心墙
剪纸艺术中,“阳剪”工整勾勒轮廓,“阴剪”粗犷隐藏精妙。潮阳区的调解员效仿此道,灵活采取“面对面、背靠背”的调解技巧,耐心准确辨明当事人诉求,“剪”开矛盾双方厚重心墙。
甲女士和乙先生在2015年经法院判决离婚,婚生子由甲女士抚养,乙先生每月给付抚养费。但是离婚后双方矛盾冲突不断,多次报警,关埠派出所民警邀请当地司法所介入调解。
双方一见面便针锋相对,调解员果断分而治之——这恰似剪纸中的“阴剪”手法。在背对背的私密空间里,甲女士倾诉:“离婚后都是我独自抚养孩子,乙没主动出过一分钱。”而乙先生也很无奈,声称并非不愿意出抚养费,只是甲女士一直不让他探望孩子。当双方情绪被疏解后,调解员才将两人引至“明处”相见。在明晰的法律框架下,双方达成合理的协议:乙先生一次性付清抚养费,甲女士则允其探视。
“抽丝剥茧”化解三方繁乱纠纷
潮阳剪纸需以细致剪法逐层剥离冗余,基层调解同样要逐层解析纠纷脉络,聚焦矛盾核心,精准化解。
今年,李某在谷饶镇一建筑工地工作时不慎从高处摔倒,伤情严重,被送医院抢救。伤者家属无力支付高昂医疗费,多次向包工头郑某及房东黄某要求经济赔偿无果,三方发生激烈矛盾冲突。伤者家属报警后,谷饶派出所将该案引导至谷饶司法所调解。
基层调解员组织双方面对面交流,依法妥善化解纠纷。
调解员将纷繁乱象逐层剥离,进行细致的法律推演与温暖的情感共鸣:责任认定上,援引民法典锁定包工头的雇佣责任;利益分配上,引导房东基于人道考量伸出援手。最终包工头同意赔偿并支付医疗费,房东亦解囊相助,妥善化解了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