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法官,今天给您报个喜,这批石料都卖出去啦!”石材店老板黄某在电话中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
近日,云浮市云城区人民法院河口人民法庭副庭长周清华在电话回访后,心里感到非常欣慰,不由得想起了几个月前,包括黄某在内几十家石材店石材被“困”于云城区某石材公司仓库里的场景,思绪又回到了当时这里上演的“大混战”。
河口法庭专职调解员与派出所、司法所、综治中心、行业协会等部门对涉案股东纠纷开展联合调解。
一次积怨已久的冲突
云浮,被誉为“中国石都”,石材生产加工已经有400余年历史,目前拥有3000余家规模石材企业,石材产销量全国第一,2024年工业总产值超300亿元。特别是云浮市云城区324国道两旁的“十里石材走廊”,车水马龙,店铺一家紧挨一家,大大小小的天然石和人造石依架而立,蔚为壮观。
2025年初春的一天早上,某石材公司的仓库门前聚集了20余人,现场一片嘈杂。
“你现在这是什么意思,把大货车堵在这里,我们客户车辆都没法正常出入了!”
“路都堵死了,我们堆放在厂里的货物怎么拿出来!”
人群中你一言我一语,并不时与仓库看管人员互相推搡,场面一片混乱,充满了怨气和火药味。
此前,黄某一直与某石材公司合作,把石材原料拉到该公司由其切割,加工成半成品再销售。谁知道合作了几年好好的,最近该石材公司却闹起了“分家”,这让黄老板十分发愁。
该公司是由陈某和谭某合伙经营的,后期两人因利润分配、经营理念不合等原因导致矛盾加深。谭某打算另起炉灶,意图将与公司的客户、设备等资源一并转移。
陈某发现了端倪,便先下手为强。为制衡谭某,陈某对厂房断水断电,并在厂门前停放了一辆大货车堵住交通要道,所以才发生了前面这一幕。
这一堵,把黄某的心也堵上了:“我的货物就堆放在里面,他们这一闹,货物拿不出来,手上的订单可都是急着要货的,交不了要付高额的违约金不说,我买石料的钱也都是垫资着的呀……”一个个问题宛如巨石压在心头。
黄某越想越着急,无奈向云浮市石材行业协会求助。
与其有同样遭遇的还有41家小商户,他们的货物都被堵在厂内,进退两难。
云浮市石材行业协会以为行业排忧解困为宗旨,秉着“行业纠纷行业解”的理念,积极展开了调解工作。
“我磨破嘴皮子,公司方就是不愿意放行。”协会副秘书长吴丹丹介绍,“我们只好将情况反映到了河口街道综治中心。”
综治中心派人到现场核查情况发现,公司的大货车就停在自己厂区内的仓库门口,并没有妨碍公共交通,无法强行挪车,双方一直僵持在那里,眼看矛盾不断升级。
一轮涉及多方的斡旋
“周法官你好,我是石材行业协会的吴丹丹,最近我们碰上了块‘硬骨头’……”这天,周清华接到云浮市石材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的电话。
刚放下电话,综治中心吴主任来电反映了同一个情况。
周清华了解到,这起纠纷不但涉及41家石材店共3000余吨石材,还牵扯某石材公司的内部股权之争,更关键的是,涉案石材若不得以尽快妥善处理,将严重影响到41家石材店能否正常经营的“存亡”问题,背后的石材企业和工人将受到牵连和受损。
此前,法庭借助与石材行业协会、派出所、司法所等多部门搭建的共建机制,已成功化解了不少矛盾纠纷。
“尽快启动前端化解机制!”周清华考虑到法庭的专职调解员彭佐柏以前曾开过石材店,不仅调解经验丰富,还有专业的经营经验优势,当即委派彭佐柏前往参与联合调处。
“他把商户都带走了,我也没办法呀。”陈某说起了自己的冤屈。
“你有什么证据说我要把客户带走,你现在把门口堵住了影响货物的出入,这个损失我是不管的。”谭某连忙撇清责任。
“石料拿不出来,我们都无法向客户交代!”以黄某为代表的小商户们苦不堪言、情绪激动。
司法所、派出所以及石材行业协会都从各自的专业职能出发进行劝解,但陈谭二人已经互不信任,不愿意再谈下去,更不愿意去考虑仓库里客户的利益问题。
“周法官,调解工作陷入僵局,各方矛盾牵涉太多了。”彭佐柏见状,提议次日再继续调处,待双方冷静下来才能事半功倍。彭佐柏一开始是想着把各方主体矛盾一次性全部解决,但目前最紧急的是这些小商户的石料要运出去,让生产经营先恢复正常运行,得转换思路把陈、谭二人的纠纷搁置,只好向法官汇报情况。
“两人不应采取私力救济,商家要是起诉他们公司要求赔偿损失,两股东是要平摊,这个费用是巨大的。”周清华从法律的角度指导彭佐柏调整思路。
一场化解41起纠纷的调解
在第二天的调处会上,彭佐柏决定先从客户代表处找到切入点。“若调解不成诉至法院,将涉案石料进行查封,耗时更长、损失更大。”
另一边则指导中心调解员劝解陈某:“你们的股权纠纷,可以通过仲裁、诉讼等合法方式解决,你把门口堵住,你需承担的责任和赔偿将更多。”
见气氛有所缓和,彭佐柏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谈起经营之道:“别人这个石料着急要拿出去加工,我也经营过石材厂,现在又属于旺季,你们这一闹把别人给耽误了。”
“是呀是呀,做生意是要讲口碑的,这样一搞坏了声誉,以后在石材行业上待就难了!”吴丹丹也从行业良性发展的角度积极劝说。
“再进一步说,这批货市值超过1000万元,由于你们的阻拦,导致41家石材店在无法交货的情况下承担违约责任,这些损失你们愿意承担吗?”彭佐柏从法律上进一步为公司股东分析可能面对的法律风险。
陈某和谭某在彭佐柏以及综治中心、派出所等部门各司其职耐心调处下,思想慢慢发生了转变。
最终陈某和谭某达成一致的调解协议:谭某将其持有的该石材公司的相关证件交由综治中心代为保管,陈某把堵塞的路口放行,让41家商户的石料清理出来,他们的股权纠纷另行协商。
次日,陈某如约将大货车挪开,41家商户陆续将自己存放在仓库里的石料运走,压在这些商户身上的心头“大石”终于放下了。
“有了法院的指导和帮助,我们说话更有底气了,行业协会的调解工作也更顺畅了!”吴丹丹说。
这起涉41家石材经营商户的纠纷成功化解,是河口法庭护航石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河口法庭发挥“法庭+N”的联动效力,推动纠纷化解重心前移、力量下沉、实质解纷。近五年来,审理涉石材行业纠纷案件642件,其中,以调解、撤诉结案的269件,庭前调解纠纷案件193件,为800余家石材企业解难纾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