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是惠及民生的暖心工程,临街商铺为经营便利加装电梯的场景也日渐增多。然而,当商铺的“电梯梦”遇上业主的“安居忧”,一场“电梯风波”悄然上演:商铺员工憧憬着“告别一日数十次爬楼的辛劳”,楼上住户却忧心忡忡——墙体开裂、噪音扰人,隐患重重。
加装的电梯,究竟是便利之梯,还是邻里失和的导火索?
风波乍起:便利之梯引发“震荡”
李某承租了江门市新会区某地一楼商铺,雄心勃勃地筹划开设一家专业的摩托车综合店,主营新摩托车销售以及摩托车的日常维修保养、加装配件等定制服务。
装修伊始,为提升顾客体验、方便车辆保管,他精心设计:在二楼夹层开辟休息室与保管室,并架设一部电梯贯通上下。
设想虽美,施工却引发楼上301、302户业主的强烈反对:“楼下装电梯,我家遭了殃!墙面石灰簌簌掉落,落地窗框竟扭曲变形!”“那电梯井正对着我家卧室墙壁,这上上下下的轰隆声,以后还怎么安睡?”
近一年的施工期,成了邻里关系的“震荡期”。
为厘清真相,“我们配合业主,委托第三方做了两次专业鉴定。”李某坦言。鉴定结果显示,楼上房间未发现因加装电梯震动导致结构性损伤和开裂,但部分损坏确实为温度变化材料收缩变形,叠加加装电梯施工震动共同作用所致。
真相虽明,赔偿却难定。双方就补偿金额陷入拉锯战,僵持不下。“心结不解,日后摩擦只会更多,邻里和睦谈何容易?”社区网格员简锶龙敏锐地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迅速通过“和润码”系统上报纠纷,并紧急向新会法院会城法庭申请专业指导。
巧解心结:法理情交融实现“破冰”
会城法庭收到申请,立即将工单流转至陈仲庆法官团队。
在简锶龙的陪同下,陈仲庆法官团队第一时间深入社区,实地勘察电梯安装点位,细致查看301、302受损实况,随后将三方当事人召集到现场,一场“破冰”调解拉开序幕。
随之而来的第一个问题便是:要不要赔?
“商铺有经营的正当权利,业主亦有安居乐业的合法权益,相互尊重、理解包容,才是邻里和睦、权利互不侵犯的基石。”调解伊始,简锶龙便引导双方理性解决问题。
陈仲庆则将严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邻权条款,翻译成家常话:“裂缝虽非结构损伤,但安装电梯产生的震动或为诱因之一,可适用公平补偿原则。”专业而恳切的分析,让李某当场表态:“只要业主安心,赔偿可以协商。”
赔多少?怎么赔?
陈仲庆趁热打铁,指导简锶龙向业主们剖析诉讼与调解的利弊:“诉讼之路,可能涉及鉴定、垫付费用,周期漫长……”业主们权衡之下,倾向尽快解决,但心中仍有隐忧:“电梯长年运行,若日后对房屋和生活造成更大影响,如何是好?”
对此,陈仲庆给出“定心丸”式的法律建议:“可在协议中明确,本次仅处理2023年至2024年间因加装电梯造成的损害赔偿。后续若出现新问题,仍可依法主张权利。”这预留的“法律活扣”,有效纾解了业主们的顾虑。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调解和反复磋商,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综合受损及噪音影响程度,由李某向业主们作出一次性补偿;同时,李某承诺将定期维保电梯,全力做好降噪措施。
“邻里和气,生意才能长久兴旺!”在调解协议书上签下名字的那一刻,李某如释重负,由衷感慨。
至此,在法庭与社区的联动下,一场牵动人心的“电梯风波”圆满落幕。楼上的安居梦与楼下的经营路,终于不再“上下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