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多部门高效化解房屋买卖合同纠纷;发挥法学专家、乡贤等社会力量促成邻地纠纷双方握手言和;依托粤平安|综治中心业务系统等平台,及时发现企业欠薪隐患并提前介入处置……近年来,惠州市惠阳区持续加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不断深化“1+6+N”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区、镇(街)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和实体化运作,让人民群众化解矛盾纠纷“最多跑一地”逐步成为现实。
严格对标,打造“一站式”解纷阵地
今年,位于淡水街道府东南街11-1号的惠阳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以下简称区综治中心)正式运行。这座使用面积约1600平方米的4层建筑,划分为引导受理、多元化解和指挥调度等功能区域,汇聚起强大的治理合力。
走进区综治中心一楼,群众最先看到的是位于正中间的“导引台”。在工作人员指引下,群众可根据办事需求分类取号,并等候窗口办理。来到“导引台”后方,法律咨询、人社业务、诉讼服务、信访业务等11个服务窗口依次排开,各业务部门派驻人员负责登记来访群众的每一个诉求,耐心解答群众的每一个疑问。同时,该中心一楼还科学设置了法学专家咨询室、心理咨询室、多元调解室等功能室,为群众提供更精准有效的服务。
“以前遇到问题,不知道找哪个部门解决。现在到综治中心,不仅有‘办事指引’,还有这么多业务窗口,问题基本上都能一次性解决,真是太方便了!”在区综治中心接待大厅,一位办事群众接受记者采访时,由衷地表达自己的感触。
记者了解到,为扎实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工作,惠阳区、镇(街)党委将该项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及时解决人、财、物保障等问题。同时,综治中心不断健全完善组织架构,按照“常驻+轮驻+随驻”方式推动各方资源聚集,制定管理办法、各职能部门事项清单等机制制度,进一步整合资源力量,推动政法、信访、行业主管部门、社会力量等依法履职,形成合力,在法治轨道上实质化解矛盾纠纷。
“惠阳区现已完成对区一级和9个镇(街)综治中心的全面提档升级,并逐渐形成‘党委政府领导、党委政法委牵头主抓、各部门单位分工负责’的良好格局。”区综治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
协同破局,构建多元联动解纷体系
基层治理,独木不成林。惠阳区在扎实完善纵向治理架构、切实发挥综治中心枢纽作用的同时,还着重构建部门间横向协同机制,由此形成了多元联动解纷体系。
不久前,惠阳区三和街道一中职院校晚自习期间,多名学生因口角引发肢体冲突。涉事学生家长在当地派出所聚集后情绪激动、相互指责,存在矛盾激化升级等隐患。对此,派出所立即向街道综治中心通报,请求介入调处。
接报后,三和街道综治中心迅速启动联动响应机制,指派经验丰富的调解员和属地教育部门工作人员迅速赶赴现场,与派出所民警组成联合调处小组,协同厘清冲突起因、涉事学生责任及家长核心诉求,并开展调解。
起初,考虑到各方家长情绪较为激动,调处小组采取“背对背”方式,分头与各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耐心倾听各自的担忧,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情绪安抚和理性引导。待各方情绪初步平稳后,调处小组组织涉事学生及其家长进行面对面调解。一方面,严肃指出学生行为的错误及潜在危害,引导学生深刻反省、相互道歉;另一方面,引导家长清醒认识自家孩子存在的错误,并告知过度指责他方过错对问题解决无益,强调共同教育责任。同时,巧妙设定“家长履行管教责任”环节,为相互致歉创造机会。最终,所有涉事学生互相诚恳道歉,大家达成和解,冲突一次性彻底解决。
像这样多方协同推进的案例,在区综治中心日常工作中屡见不鲜。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惠阳区、镇(街)两级综治中心共参与调处、转办跟进各类矛盾纠纷1412宗,办结1276宗,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周期平均缩短30%,化解率提高约11%,生动践行了“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的重要目标,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显著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惠阳区还建立了调解人才库,吸纳入驻部门调解力量,政法机关退休干部、社会组织骨干、行业骨干力量及镇(街)人民调解员、乡贤等融入中心。接下来,该区还将对入库人员进行细化分类,推动专业调解人员发挥作用。
“惠阳区、镇(街)综治中心的高效统领、有效运转,是惠州市一体化推进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生动例证。”惠州市委政法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惠州市将进一步健全平安法治一体化推进体制机制,坚持高位统筹谋划,高标准、高水平打造各级综治中心,推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从“单兵作战”向“多元共治”转变,以高效能治理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