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馆周边随时能看到应急队员巡逻,有他们在,我们看赛事、逛街区都特别安心。”家住广州市残疾人体育运动中心附近的居民李女士说道。
随着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日益临近,广州市白云区鹤龙街最小应急单元作为属地安保的“神经末梢”与“平安尖兵”,正以“建强队伍、精准防控、高效处置”的实战姿态,筑牢赛事安全防线。
建强“实战队”
夯基固本锻造安保力量
“装备穿戴规范,集合速度达标,处置流程清晰!”在鹤龙街近期开展的应急拉练现场,治安联防队员对新组建的最小应急单元进行现场考评。
为扛起赛事保障属地责任,鹤龙街严格落实“领导小组+专班推进+科室联动”机制,将最小应急单元建设作为安保工作的核心抓手,在8月底完成29个新建单元的组建任务,与现有单元整合形成139支专业化队伍,实现校园、场馆周边、商业体等重点区域全覆盖。
这支“实战队”的成长离不开常态化淬炼。鹤龙街联合派出所建立“日常培训+拉练测试”双重机制,今年累计开展应急拉练培训627次,覆盖中小学、幼儿园及重点场所应急单元112个,重点演练“防范持械冲突、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等场景。
鹤龙街依托对讲机指挥平台,通过视频调度、实地抽查等方式开展常态化拉动测试,确保所有单元均能严格遵循“八统一”管理规范,熟练使用防爆钢叉、盾牌等装备,为赛事保障夯实人力基础。
织密“防控网”
科技联动守护核心区域
“残体馆东门监控已接入平台,周边300米出租屋本周清查完毕,未发现风险隐患。”在鹤龙街安保指挥中心,工作人员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实时巡查,同步接收最小应急单元的现场反馈。
作为科技防控的重要延伸,最小应急单元与辖区4700余支监控摄像头(含新增39支高清设备)形成“技防+人防”联动闭环,对场馆周边道路、出入口、重点活动区域实现全时段守护。
针对赛事保障核心需求,鹤龙街创新推行“护赛岗+动态巡防”模式:在场馆周边设置2个固定岗、2个巡逻岗、1个闸口岗,参照校园“护学岗”标准实行“高峰值守、平峰巡逻”。
发动最小应急单元队员与“广州街坊”志愿者联动,日均投入群防力量超300人次,形成“全域覆盖、重点聚焦”的防控圈。
同时,最小应急单元队员配合“双网格员”每周开展场馆周边104套出租屋的清查工作,严格执行“人来登记、人走注销”制度,从源头消除流动人口带来的潜在风险。
当好“排头兵”
分钟响应处置突发状况
“蓝钻酒吧有醉酒人员闹事,请附近单元立即支援!”近日凌晨3时,鹤龙街治安联防直属中队通过对讲机发出指令,周边最小应急单元队员1分钟内抵达现场,3分钟完成秩序控制,5分钟协助民警将涉事人员带离——这起快速处置的突发案例,正是最小应急单元“分钟级响应”机制的生动实践。
赛事保障期间,这一机制将全面升级。街道严格执行“日排查、周研判、月通报”制度,最小应急单元每日排查重点部位,一旦发生突发情况,单元将第一时间启动“自救互救+联动增援”流程,通过“一点呼叫、多点响应”模式快速控场,为赛事安全筑起第一道屏障。
从日常巡防到突发处置,从场馆周边守护到全域风险排查,鹤龙街最小应急单元正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将安保责任落实到每一次巡逻、每一次演练、每一次处置中。这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队伍,正用扎实行动为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保驾护航,让平安底色在辖区每一个角落愈发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