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法治蓝皮书: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2021)》(以下简称《法院信息化蓝皮书》)发布暨智慧法院建设研讨会在江苏南通举行。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法学研究所所长,研究院陈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法治指数研究中心主任,法学研究所研究院田禾主编,是“十二五”“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项目,是对全国法院开展信息化建设、打造智慧法院取得的进展、成效和面临的问题进行全面总结分析的智库成果,极具权威性和前沿性。
其中,广州互联网法院互联网司法模式创新成果以及“E链云镜”运用大数据实现智慧精准执行入选《法院信息化蓝皮书》。
在《法院信息化蓝皮书》的总报告部分中,“2020年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成效”章节记载了广互互联网司法模式创新成果
广州互联网法院部署“数字法官助理”——第二代RPA流程机器人,实现跨系统数据自动识别、自动填报等重复性事务工作一键完成;打通“网通法链”可信电子证据平台和审判系统数据交换链路,引人图像智能识别技术,实现证据自动核验及智能比对,节约15%的审判时间;基于知识图谱技术定向研发ZHI系统,实现知识产权纠纷全要素智能审判,自动生成的裁判文书完整度超过95%;开放业务中台、数据中台、内外网数据安全交换网关、司法区块链等基础服务,打造智慧法院“新基建”;提供云上服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完成在线庭审5561次;向全国法院提供金融速裁、“YUE”法庭等全套成熟解决方案,推动互联网法院创新成果普及应用;设立“枫桥E站”,推动企业或机构实现网上纠纷网上一站式化解;构建“E链智执”执行新生态,推动创立被执行人失信修复机制、新型执行联动机制、联动信用治理机制;首创“司法智能化平台空间”,协同联动“YUE”法庭、“ZHI”系统、E法亭、司法信用云盒等多种治理手段,在广州等5个城市推广应用,逐步构建起司法机构、政府部门和企业的协同共治生态圈。
在《法院信息化蓝皮书》的第三方评估报告部分中,“中国法院‘智慧执行’第三方评估报告”章节记载了“E链云镜”运用大数据实现智慧精准执行创新成果
2020年,广州互联网法院推出“E链云镜”智能执行分析系统,结合互联网时代新型消费特点,加强数据智能分析,准确判断履行能力,让数据产生信息、让信息指引决策。“E链云镜”智能执行分析系统是通过广泛调取被执行人的移动支付、电商消费、互联网金融等方面数据,对海量“碎片化”数据进行关联性、类型化分析,高效智能识别“拒不履行”与“执行不能”,打造一面真实映照被执行人客观履行能力的“镜子”。“E链云镜”智能执行分析系统搭建“静态数据+动态行为”分析模型,构建被执行人履行能力5级评价体系,一键生成被执行人“个人履行能力报告”;精准匹配执行措施,及时发现违反限制消费令、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等情形;对被执行人非正常大额交易行为、疑似转移财产行为进行提示预警;持续跟踪暂无财产可供执行的案件当事人财产情况,为执行方案制订、执行和解谈判提供辅助判断,最大限度兑现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E链云镜”智能执行分析系统试运行以来,累计对2213名被执行人进行精准画像。
此外,在《法治蓝皮书:中国司法制度发展报告(2020)》中,广互干警刘文添撰写的《民事电子送达的实践困境与规范进路》获得刊登。
接下来,广互也将继续探索互联网司法模式,不断为互联网司法贡献广互力量。
(广州互联网法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