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顺德,春色满溢。在村口的大榕树下,社区民警与辖区居民亲切交流;溪流回转的池塘边,社区民警摸摸嬉闹玩耍孩子的头,给予安全提醒;在桑基鱼塘,社区民警向农户普及近期反诈知识……一幅幅百姓和乐,警民和谐的画卷映入眼帘。
佛山市顺德区位于珠三角腹地,全区面积806平方公里,下辖4个街道,6个镇,205个村,这里有保持浓郁岭南水乡传统的村落,也有着发展迅速的现代化区域,传统与现代的交融,对全区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及警务工作现代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理顺社区警务运作机制,根据省公安厅指导意见,按照市公安局部署要求,2022年8月,佛山市顺德区公安局制定了改革方案,以“派出所主防”为主方向,以做实做细社区警务为基础,催生派出所“两队一室”改革新型警务模式。
全区统一社区警务工作标准化建设,配齐配强村(社区)警力,打造实战型村居警务室,统筹区域社会治理力量,提升社区警务工作效能,筑牢治安防控“压舱石”。
205个新型警务室融入村居
“苏溪一酒店门口旁有男子突然昏倒在地,有危险,请速去现场查明情况!”佛山110发出指令。
3月6日凌晨,龙江派出所龙山社区警务室接到紧急指令。警务室距离该处约1.5公里,不到3分钟,值班民警便已驱车赶到。掐人中、做心肺复苏,撬开男子嘴唇清理口中异物……5分钟后,男子恢复了呼吸,随后救护车赶到,社区民警陪同男子一起前往医院。因施救及时,男子最终成功脱离生命危险。
顺德区公安局前移警务阵地,落实“一村居一警务室”,将205个警务室融入村居,发挥基层治理“桥头堡”作用,把公安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努力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社区民警90%时间在社区
2月16日早上8点,顺德区公安局局长石耀昌穿戴好反光衣、“八大件”,佩戴好执法记录仪、肩灯,到大良派出所大门社区警务室报到。之后便和警长一起走访群众、检查出租屋,遇到村里的老人,还唠唠家常。2023年1月,顺德区公安局出台了局领导班子联系走访警务室的新制度。
“这种领导深入警务室联系调研制度,有助于发现警务室运行中的问题。”佛山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得益于常态化的联系走访,顺德区警务室的好经验好做法得到大力推广,问题突出、案件高发的警务室得到深度整改,最终推动社区警务整体良性发展。
其他局领导也纷纷做起了“社区民警”,走访了辖区内的工业园区,开展禁毒反诈宣传,参与处置电诈案件,开展反诈精准劝阻。
在顺德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区509名社区民警有205名警长兼任村党支部副书记。社区民警90%以上的时间都在社区执勤,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平安就在身边。
治理触角向基层延伸
做群众的贴心人、暖心人
“社区民警要把社区当作自己的家去经营,要有心、要用心,全心全情全程投入,才不辜负群众的期待。”谈到社区警务工作,石耀昌认为,除了机制体系健全、警力布局合理、工作流程标准化以外,社区民警是做好社区警务工作的关键一环。
纠纷调解是社区工作的重要内容。容桂派出所容边警务室警长黄铨华在处理社区调解工作中,有自己的心得。“哪有无缘无故冰起来,关键是要找到‘熔’点,找到了就没有化解不了的矛盾。”找“熔”点,以情感人,以德服人,以法育人,就是黄铨华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的必胜法宝。
2022年6月,村里一对婆媳因为生活琐事扭打了起来,黄铨华赶紧前往调解,“实际上双方真正的矛盾是生活习惯的差异和观念上的代沟。”黄铨华找到这个“熔”点后,与她们分别聊天,引导二人换位思考,两人关系慢慢变得融洽。
警务室的民警更像是居(村)民的朋友。去年年底,辖区一名男子垂头丧气地来到勒流派出所新安警务室,社区民警卢荣森陪着他一起吃了一顿方便面,坦诚的交流最终打开了男子的心结,让他重新找回了积极生活的动力。
“真的感谢卢警官当时的陪伴,我一辈子铭记在心。”今年3月,该男子特意来到警务室表示感谢。“社区民警的工作是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只有做到人熟、地熟、事熟,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信息明,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社区民警卢荣森表示。
顺德区公安局已全面完成了派出所“两队一室”改革,实现了派出所警务模式根本性转变,基层活力持续迸发,治理效能明显提升,辖区的治安刑事警情明显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