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春末夏初,东莞天气晴朗、微风习习,市民纷纷走出家门,到商场里休闲,到公园里漫步,到场馆里运动……享受着安然惬意的业余生活。这是2020年东莞创建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以来,人们幸福生活的一个侧影。
三年来,东莞坚持高位统筹,强化党建引领,全面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全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加快打造特大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东莞样板,全力打造人与城市共生共荣的东莞样本。
三年来,东莞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大幅提升,治理体系日趋完备、治理手段日渐多元、资源力量日益充足。东莞社会治理取得一系列成就,2022年蝉联全国平安建设最高荣誉“长安杯”,实现全国社会治理创新典范城市“六连冠”,“智网工程”、诉调对接“1+2+3”工作机制获评全国社会治理创新典范案例。
三年来,东莞的群众安全感、政法工作满意度在全省排名持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社会治,百姓安,生活美,和谐善治之花在东莞绽放。
高位统筹 “双万”城市推进市域社会治理试点
东莞是一座“双万”城市。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东莞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于2021年成为全国第15座GDP过万亿、人口超千万的城市。
东莞是一座特殊的城市。地理位置特殊,毗邻港澳,紧挨广深。行政架构特殊,市直管镇,没有县区一级。产业结构特殊,以制造业为主,被誉为“世界工厂”。人口结构特殊,千万人口中,本外地人口严重倒挂。
这样的东莞,相比其他城市更早、更多地面对社会发展的新问题、新挑战,市域社会治理压力更为繁重,任务更加艰巨。
为适应发展的需求,东莞长期以来都高度重视社会治理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东莞注重突出基层导向,聚焦社会治理效能提升,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东莞创新社会治理的能力水平与参与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要求相比,还存在差距和不足。
中央政法委提出要打造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城市特点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加快推进新时代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后,东莞抢抓机遇,全力创建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并成为中央政法委联系点之一。
2020年4月,东莞高规格召开全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工作推进会。
会上,东莞以市委名义印发了《关于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意见》(下称《意见》),作为全市加强社会治理的纲领性文件,提出要探索具有东莞特色、时代特征的市域社会治理新模式。会议还下发“1+N”政策体系目录、推广项目清单和《东莞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作为落实《意见》的具体部署。
明确了目标任务,关键要推动落实。东莞建立健全市域社会治理领导机制,成立由市委主要领导任组长、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第一副组长、分管市领导任副组长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指导全市各级各部门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各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委政法委。各牵头单位和镇街(园区)参照市的做法,健全完善工作架构和工作机制。
随后,东莞又在全省率先出台《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全面规划东莞市市域社会治理工作方向。以市委名义出台《关于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东莞的意见》“1+N”系列政策文件,提出打造人与城市共生共荣的东莞样本。
东莞以高站位、大格局、宽视野统筹谋划推进试点工作。三年来,东莞突出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坚持项目化、清单化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各项工作一件一件落地见效,形成一批具有时代特征、地域特点、莞味特色的市域社会治理样本。
目前东莞将全市共划分为2934个网格,组建10291人组成的智网系统队伍。图为网格管理员在社区登记出租屋信息记者陈帆摄
党建引领 开创基层协同共治新局面
国之兴衰系于制,民之安乐皆由治。
在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中,东莞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各方资源力量协同有序参与,形成党委、政府、社会、公众携手参与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开创基层协同共治新局面。
组织基础进一步夯实——
东莞出台了《关于构建基层组织新体系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用的意见》等文件,持续实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排查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实现村民小组党支部全覆盖,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领导基层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
去年以来,东莞探索开展产业链、创新链党组织覆盖工作,全市1114个住宅小区实现党组织全覆盖,创建47个小区“莞香家园”示范点、46个楼宇党建“红色高地”工程示范点和50个社会组织党建示范点。在引领基层治理方面,推动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工委”工作机制,推动市镇3056个党组织6.2万名党员到基层“双报到”。
社会参与渠道进一步通畅——
构建“一呼百应”机制。建立警民联防执勤点1.2万多个,配置执勤人员2万多人,组建警民微信群3800多个,发动群众16万多人。打造“东莞义警”队伍,发展单位内保人员、保安员、出租屋管理人、物业管理人员、学生家长、快递员、外卖员等,无偿地以自己的时间、技能等资源开展社会服务和公益活动。目前,“东莞义警”队伍在册人数已达32.3万人。走在大街小巷,经常能看到他们身穿统一反光背心、佩戴肩章哨子,在参与社区巡逻、反诈宣传、交通劝导等平安建设工作。
搭建“人人参与”平台。在全市各镇街成立平安建设促进会,调动凝聚群众、企业、社区等多方资源力量参与群防群治。推广“智网人人拍”小程序,鼓励引导群众参与发现上报社会治理隐患,截至目前,累计接收市民报料超20.5万条。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也发挥桥梁枢纽作用,引导群众参与社会治理。
推动社会组织发挥更重要作用。在全国率先实施异地商会积分制管理,把商会参与社会治理、平安文化建设作为重点权重,每年开展评审进行奖励。莞香花、白玉兰、心灵驿站等社会组织,数量庞大的志愿者队伍、社工队伍等也都积极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
德治作用进一步发挥——
东莞把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关键举措,常态化举办“道德模范”“东莞好人”“友善企业”等各类典型选树和宣传活动。
在推进见义勇为方面,东莞构建全方位统筹、全周期管理、全社会参与的“三全”见义勇为工作模式,见义勇为逐渐成为东莞市民的道德准则、行为原则、自发选择。2013年至去年底,累计843人获评“东莞市见义勇为好市民”荣誉称号。
东莞以深入推进平安文化建设,激发社会治理内生动力。出台《关于推进平安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培育平安文化理念,打造多维度平安文化元素,在各镇街(园区)建成70个平安文化体验公园、313个平安文化体验点。深化“平安细胞”创建,去年全市创建平安小区76个、平安企业2325家、平安出租屋11745栋。
“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城乡基层治理共同体在加快构建。
东莞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源头、化解在诉前。图为东莞市首个村级个人调解工作室——莫满水调解工作室本报资料图
源头治理 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东莞样本
基层治则社会稳。三年来,东莞强化源头治理,全力将风险隐患化解在市域,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东莞持续完善领导干部驻点联系群众工作机制,建立健全“1+15”维稳长效机制,出台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意见,建立劳资纠纷联动治理工作机制和全市企业风险预警系统,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
在疫情防控中,东莞组建市、镇、村及社会力量“四支队伍”共计15.19万人,逐一进驻全市2934个网格开展常态化防疫工作。
筑牢调解这道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东莞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近年来各类调解委员会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年均超过15万宗,成功率超过97%,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源头、化解在诉前。
成立调解协会,建设“莞邑调解”多元化解平台,建立医疗纠纷、金融纠纷、交通事故等一批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创新“警调联动”“行调联动”“访调联动”“援调联动”等多种调解机制,成立51个个人品牌调解工作室、96个驻派出所调解室,在36家异地商会和55家行业协会建立人民调解委员会,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解纷中心。
构建诉调对接“1+2+3”机制。在全市法院、人民法庭全面设立“1”个诉调对接中心,打造线上+线下“2”个调解平台,形成专职调解、律师调解、特邀调解“3”大调解合力。以劳资纠纷为例,法院通过与市总工会、市劳动仲裁院深化劳动争议诉调裁审一体化工作机制,近5年进入法院诉讼的劳资纠纷不足总数10%。
推进自治强基,邻里有事好商量——
目前东莞全市597个村(社区)全部制定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有事好商量”让村民居民当起主人翁、议通幸福路。东莞深入推进城乡社区民主议事协商,以协商凝聚共识,致力解决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提升心治,为群众纾解心结,化解矛盾——
2021年10月底,东莞市知音莞家心理关爱热线“88881111”正式启用,24小时为群众提供情绪疏导和干预服务。目前,全市已建成镇街(园区)一级“粤心安”社会心理服务站43个,村(社区)一级服务室596个,建成率均达100%.学习压力、人际关系、亲子关系、情感困惑、个人成长、情绪困扰等方面的疑问和心结都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进行咨询、接受疏导。
近年来,东莞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融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不断创新心理服务模式,整合心理服务资源,促进“粤心安”心理服务品牌在莞邑大地落地见效。
东莞中立法律服务社在全市各镇街(园区)和市公、法、检、司、信访等单位及基层法庭共建立62个服务站(点),为群众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和法律引导,2016年以来,全市各站(点)共受理各类咨询案(事)件54988件76832人次。把大量的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阶段。
东莞通过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打造极具本地特色的心理服务品牌,把社会心理服务的触角延伸至基层。麻涌镇在2020年设立舒心驿站,配备3名专职社工驻站服务,引进专业心理咨询服务,为435名有心理咨询需求的群众及时提供了心理问题的意见建议。
东莞不断完善矛盾纠纷源头预防、排查预警、多元化解机制,全力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东莞样本。
科技支撑 社会治理效能持续提升
当前,东莞全市大中小学及幼儿园的食堂里,食材采购、加工等过程中是否存在违规操作,已经不再需要人工监测,而是由“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监管平台自动识别。
三年来,东莞强化科技手段为社会治理赋能,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化科技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牵引带动社会治理效能不断提升。
打造“智网工程”社会治理中枢——
东莞将“智网工程”作为核心工程、引领工程,全市5500余万的“人、房、事、物、组织”等基础数据治理入格。目前,东莞将全市共划分为2934个网格,组建10291人组成的智网系统队伍。网格管理员常态化巡查公安、城市管理、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等19个部门的481项入格事项。
“智网工程”依托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开发使用统一的“智网工程”信息系统,建立动态更新的数据库,强化数据分析应用,形成以市网格指挥调度系统为中心、各入格部门业务系统为结点的网格化作业体系,目前网格管理员发现上报的问题隐患,可以线上流转至所有市直部门。
为强化“智网工程”实体化运作,东莞建成1个市级、33个镇级、593个村级“智网工程”指挥调度平台,配备相应信息化作业设施以及工作人员。
随着市镇村三级智慧网格管理平台的实体化运作,“智网工程”指挥调度平台全面接入综治视联网、综治信息系统以及“雪亮工程”视频资源,通过与“智网工程”信息系统形成联动,与网格员日常巡查相互配合,推进高效治理、智慧治理落地。
截至2022年12月,网格管理员累计发现上报各类问题隐患1526.3万宗,推动有效处置1491.2万宗,处置率为97.7%。
“一网统管”渐成体系初显实效——
2022年5月,《东莞市城市治理“一网统管”三年行动计划》出台。东莞建机制、搭平台、推试点、拓应用,统筹推进“一网统管”建设,承担省“一网统管”协同共治等多项试点任务。
以“集约高效”为原则,东莞复用“粤治慧”平台的综合态势、专题赋能等中心能力,立足本地实际,搭建雪亮工程、物联网等公共平台,支撑各级各部门高效复用、快速构建专题应用。
东莞建成雪亮工程,共汇聚视频资源45万路,视频汇聚量全省地级市排名第一。建成空天地一体化感知基础平台,以5厘米精度绘制全市空间地理信息一张图,成为省内首个融合全域二维和三维城市规划信息平台,精度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建成物联网感知服务平台,已逐步接入消防、教育、水务物联感知设备,初步实现18类共计3.5万个感知设备数据共享,推动城市多维、异构感知数据融合,构建全域实时的城市感知体系。
目前,东莞“一网统管”建设取得阶段成果,数字底座和平台体系逐步成型,协同共治、物联感知等试点工作为全省提供经验,“互联网+明厨亮灶”“互联网+基层治理”等多个应用场景获省肯定。
依法治理 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法者,治之端也。社会发展,离不开法治护航;百姓福祉,离不开法治保障。东莞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社会治理,充分发挥法治保障作用。
严厉打击违法犯罪,防范社会治安风险——
近年来,东莞强力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掉恶势力犯罪集团数量排名全省第二,被评为广东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集体。对突出违法犯罪始终保持严打高压,2022年全市原始违法犯罪警情下降22.9%,降幅全省第1;刑事案件立案数下降7%.
去年,东莞深入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和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全市审结涉黑涉恶案件数量、财产处置到位率全省第一,打掉恶势力犯罪集团数量、起诉涉黑恶案件数全省第二,涉养老诈骗立案、起诉、判决案件数和追赃挽损数位列全省前列。
充分利用地方立法权,解决社会治理难题——
今年5月1日,《东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将正式实施。这部综合性、系统化的地方性法规,把普遍认可的一些基本道德要求上升为法规规范。如,在公共场所吸烟将承担法律责任。
近年来,东莞在城市治理方面,谋划出台了《东莞市养犬管理条例》《东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东莞市户外广告设施和招牌设置管理条例》等。在出租屋治理方面,专门出台了《东莞市出租屋治安与消防安全管理条例》。
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东莞市某豪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所经营的酒店企业受疫情影响曾一度濒临破产、面临强制执行。东莞第一法院执行法官谭添荣调研后决定“放水养鱼”,对企业采取“活查封”,保障企业正常经营,鼓励企业盘活资产、增资扩股。最终,这家公司“起死回生”,将涉案千余万元本金及利息全部清偿,公司其他债务及股东个人债务也得到妥善解决。这是去年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出台实施“稳企20条”,服务市场主体减负纾困、恢复发展的生动写照。
为营造良好法治化营商环境,东莞政法系统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全市公安综合窗口平均等候时长同比缩短了24%,办件时长同比缩短了33.3%;松山湖法庭成立全省首家税费争议调解中心,园区税费争议“一揽子”调解处理成为现实;检察院建立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司法局推进“公证服务+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法学会开展“以法兴企”活动……东莞朝着“全省最安全稳定、最公平正义、法治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迈进。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迈步新征程,东莞将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奋力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东莞,为东莞在“双万”新起点上加快高质量发展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