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州市越秀区黄花岗街坚持把老旧楼宇加装电梯作为城市品质提档升级、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举措,积极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解决加装和管理电梯过程中产生的各类矛盾纠纷,巧妙探索出电梯加装“加减乘除”工作法,推动实现从“难装”到“量装”、“无人管”到“连片管”的转变,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创新的“新路子”。
如今,黄花岗街在全市首推的成片连片加装电梯和电梯连片托管模式得到广泛借鉴推广,788个梯口近500台电梯落地惠民,获评全国首个加装电梯连片托管示范街。
“梯次化”协调做“加法”
聚焦加装电梯高低层利益协调难的问题,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带头搭建起党群议事平台规范议事协商,坚持“全面覆盖、分类施策、逐个攻破”的协调原则,邀请市、区相关部门进行权威解答,利用周末、夜间时间召开协调会,把居民最关注担忧的问题摆出来、讲清楚,找准居民群众意见的“最大公约数”。
以党员“双报到”为契机,动员规划建设等相关领域的在职党员以及党员楼长、退休党员等,结合网格化组织体系组建突击队,细分情况摸查、政策宣讲、矛盾化解等工作组,精准上门开展释法说理,以邻里温情带动加梯热情。
对于矛盾激化比较严重的情况,用好区、街综治中心各类矛盾纠纷调处资源,引入专业调解力量全面做通“关键少数”工作,从法理上、情理上帮助居民解开“心结”。
“集约化”审批做“减法”
“之前操办加装电梯的程序,比现在繁琐多了。”曾经作为居民代表操办电梯加装的陈先生回忆道。电梯单独报建要经过咨询协调、方案审查、规划审批、施工审批、特种设备登记等多个程序,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会导致流程需要重新走。
黄花岗街主动协调争取相关单位支持,开辟连片电梯加装设计、报建、审批、备案便捷化、集约化的“绿色通道”,积极与房屋产权单位沟通对接,打通土地使用堵点,联合专业机构“连片设计、现场作画”,实时更新公示设计稿,同步由社区党委组织业主召开集体咨询会、说明会,在持续的实地调研、交流协商和修改完善中就加梯选址、外观、材质等达成一致并形成设计方案报批。街道党工委依托综合指挥调度平台,协调规划、建设、城管、市场监管、消防等部门落实“集中审批,分层管理”制度,绘制全链式审批流程图,把“一梯一流程”整合为“多梯一流程”,变外部循环为内部流转,前期报建时间由3~4个月(单梯)缩减为1个月左右,切实让居民少跑腿、少操心。
黄花岗街举办加装电梯连片托管咨询活动为居民答疑解惑
“规模化”建设做“乘法”
“批量施工可以大大压减电梯加装成本,也能够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和共享,进一步缩短工期,这是连片加装电梯的最大优势”。水荫南社区工作人员如此介绍。
为了进一步提高信息流转效率,街道、社区与居民代表、建设方建立三方“短平快”常态化沟通机制,确保快速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疑义及细节问题进行统一协商调整,避免重复沟通和过度差异化引发的资源浪费、利益失衡。定期组织联合执法队伍对工程开展集中巡查监管,同步发动党员志愿服务队、群防群治队伍共同督促落实文明施工和安全施工,及时收集和处置相关投诉,减少对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
黄花岗街连片加装电梯焕新老旧楼宇居住体验
黄花岗街举办加装电梯“连片托管”集中签约仪式
“长效化”管理做“除法”
无物业小区如何对加装电梯进行管理?黄花岗街用实际行动交出了“完美答卷”。一方面,街道引导有条件的小区引入专业物业管理公司实行服务“全包”,负责电梯安全管理人员配备、应急救援值守、日常巡查维护、年度定期检验等事项,减少居民后顾之忧。
另一方面,推动成立电梯事务治理委员会,通过制定完善电梯使用管理服务保障制度,对加装后责任主体冗杂、水平标准不一、服务记录参差等安全监管难题逐一进行分析破解,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在水荫路34号大院首推电梯“连片托管”模式,运用AI智能监管技术搭建社区“电梯物联网”,将电梯运行动态、安全状况接入社区数据中心一屏管理,确保能够及时发现并主动呼叫处理安全隐患。
此外,街道还进一步畅通托管机构参与社区治理的路径,推出“托管+保洁”“托管+保安”“托管+需求”等服务,成功带动多元化力量参与社区建设,提升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