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是惩恶扬善、扶危救困、匡扶正义的崇高事业。
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历来重视弘扬、倡导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并将其作为平安广东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强化组织领导、表彰奖励、宣传弘扬、政策支撑,持续在南粤大地凝聚起向上向善、刚健朴实的精神力量,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汇聚强大正能量。党的二十大以来,全省共依法依规确认见义勇为行为2000余例、见义勇为人员3500余人,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不惧危险
南粤大地英雄辈出
今年5月1日,韶关始兴县太平镇永安大道路段,一辆汽车与一辆三轮摩托车猛烈相撞,一名男子被困在熊熊燃烧的车内。路过的钟威顶着烈焰徒手掰开车门,将昏迷的驾驶员救出。事后,钟威说:“就是一瞬间的事,刚好碰到了。”
一个英雄就是一盏明灯,一个英雄就可以温暖一座城市。党的二十大以来,全省各地见义勇为人员积极涌现、层出不穷,唱响一首首崇德向善的英雄赞歌——
面对连伤两人的歹徒,汕尾市卢军、夏雷、崔志愿直面尖刀利刃,用血肉之躯守护周边群众安全;东莞市街坊李春久、冯国林等8人,危急时刻冲进被大水淹没的隧道,接力救援被困司机;韶关市护士李梦旖300秒紧急施救突发疾病旅客;肇庆市退役军人罗振华及其儿子在鼎湖山突发山洪中英勇救人……
英魂不泯,浩气长存。面对冰冷湍急的江水,潮州市“00后”英雄刘亮奋不顾身救起落水同事,却将自己宝贵的生命永远定格在那个寒彻骨髓的早晨;汕头市游客吴秋钟在海南万宁为救溺水一家三口不幸牺牲……党的二十大以来,全省因见义勇为牺牲人员41人、致伤致残人员39人。
没有人生而无畏。无数南粤儿女选择在危险来临时挺身而出,彰显了人性之美、正义之魂、文明之光。
发现英雄
见义勇为评定推荐规范高效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
近年来,省委政法委牵头统筹,推动21个地级以上市全部成立见义勇为基金会、全部成立见义勇为评定委员会,全省122个县(市、区)全部成立见义勇为评定委员会,有效构建起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的工作链条。
比如,先后出台《广东省见义勇为评定委员会关于见义勇为的确认办法》《广东省见义勇为基金会抚恤、慰问、奖励金发放办法》《广东省见义勇为专项奖励资金管理办法》等,明确申报、评定、表彰、奖励、慰问等环节,对见义勇为行为及时进行调查确认,对牺牲、受伤人员按照《条例》进行抚恤奖励,第一时间发现平民英雄、捕捉“凡人微光”。
数字无言,数字最有力。党的二十大以来,全省5名见义勇为英模受全国表彰、28名勇士光荣入选中华见义勇为勇士榜,人数居全国前列。在第十五届全国见义勇为英雄模范表彰大会上,我省有1名个人和2个群体获“全国见义勇为模范”称号,是受表彰人数最多的省份之一。在全国见义勇为工作会议上,我省作为仅有的两个省份之一作了经验交流发言。
讲好英雄的故事,是对英雄的最高礼赞。近年来,广东见义勇为宣传弘扬深入有效。2023年,首次在省级层面召开见义勇为表彰大会,首次以省委、省政府部门名义表彰全省见义勇为英雄模范;2024年,举办首届讴歌见义勇为英雄盛典,在全社会营造崇尚英雄、争当英雄的浓厚氛围;市县两级积极谋划建设主题公园,推动见义勇为事迹进单位、进企业、进高校、进社区等一个个务实之举,推动善行义举、正义正气在全社会得到最大回响。
关爱英雄
让英雄“流血流汗不流泪”
见义勇为事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全省各地各部门不断织密织牢政策保障,努力让英雄“流血流汗不流泪”。
省人大常委会修订《广东省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条例》,持续推动见义勇为工作法治化规范化发展;省、市、县三级人民政府设立专项资金,为见义勇为牺牲和重伤人员发放一次性抚恤奖金;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省民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国资委等部门,在教育、入户、就业、住房、医疗、公益捐资等方面加大帮扶力度;驻粤央企、地方国企和民营企业踊跃出资助力,为见义勇为人员排忧解难;各级见义勇为基金会做细做实奖励慰问工作,持续释放示范效应……一系列真招实招,在南粤大地推动形成崇尚、支持、敢于见义勇为的良好社会风尚。
2021年至今,省见义勇为基金会共发放慰问、奖励金额约2366万元,及时传递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温暖。
凡人微光星火成炬,善行义举德化天下。下一步,广东将进一步弘扬见义勇为崇高精神,大力发展见义勇为事业,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让见义勇为英雄模范在政治上有荣誉、生活上有保障、社会上有尊崇,激励全社会投身见义勇为事业,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贡献更多生动的广东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