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近日高票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宣传教育法》,自2025年11月1日起施行。法治宣传教育法的通过施行,将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守正创新、提质增效、全面发展。
10月3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法治宣传教育法及全民普法工作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据介绍,法治宣传教育法首次把“习近平法治思想”写入法律,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明确了法治宣传教育坚持的正确政治方向和科学理论指引,也将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在全民普法工作开展四十周年之际,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法治宣传教育法,标志着我国的法治宣传教育事业全面迈入了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的新纪元,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法治宣传教育是面向全体人民的教育
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强则国家强。
自1985年以来,党中央先后制定了8个普法规划,全国人大常委会也先后通过了8个普法决议,以5年为周期,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全体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我国的全民普法工作,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在我们这样一个14亿多人口的大国持续开展全民普法,把法律交给亿万人民群众,是中国法治建设史上的一大创举,也为人类法治文明提供了中国智慧、贡献了中国力量。
法治宣传教育法明确规定了法治宣传教育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同时把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法治宣传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首要任务。法治宣传教育法把习近平法治思想“十一个坚持”的核心要义,体现为法律规定的系列制度,为持续深入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宣传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法治宣传教育法明确法治宣传教育是面向全体人民的教育。规定国家实行公民终身法治教育制度,把法治宣传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体系;同时,抓住“关键少数”和“未来多数”,明确推动国家工作人员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坚持法治宣传教育从青少年开始抓起。
司法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即将实施的法治宣传教育法把全民普法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成熟经验做法和制度创新成果以法律形式确立下来,有利于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全民普法工作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有利于夯实全面依法治国的社会基础、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精神实行普法责任制
普法责任是法治宣传教育法的关键内容。法治宣传教育是一项宏大的社会教育工程,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司法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做好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不是“软任务”,是法定职责,是“硬指标”。法治宣传教育法在总结“谁执法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这些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各类主体履行普法责任作了系统性制度安排,进一步压实了各方的责任。
首先,压实国家机关的普法责任。国家机关是国家法律的制定者和执行主体,同时肩负着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重要职责。法治宣传教育法规定,国家机关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精神,实行普法责任制,并对法律法规制定主体、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的普法责任作了明确规定,对于有关部门围绕重点领域、面向重点群体的法治宣传教育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些规定对于国家机关履行法治宣传教育职责具有重要的规范和促进作用。
法治宣传教育法还明确了群团组织等其他主体的普法责任。法治宣传教育法规定,群团组织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行业协会、商会等要加强对会员的法治宣传教育,提升行业治理法治化水平;新闻媒体和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履行公益普法责任,开展公益法治宣传教育。同时,鼓励和支持企业、其他组织、个人参与全民普法。这些规定有利于推动形成各方协同、共同参与的法治宣传教育格局。
据介绍,法治宣传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牢牢扭住普法责任落实这个“牛鼻子”,不断健全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主导、各方协同、社会参与的全民普法工作机制,推动形成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利用人工智能、算法等技术推进智慧普法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在新媒体时代,如何提高网络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国家网信办网络法治局负责人表示,网信部门将发挥网络法治的统筹作用,全面强化网络法治宣传教育。一是进一步深化网络法治宣传内容建设,一体宣传宪法、重要法律、网络法律法规、法治实践和成就、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二是扎实推动法治宣传教育与管网治网实践深度融合,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网络服务提供者公益普法责任。三是深入推进网络法治宣传教育形式手段创新,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算法等技术推进智慧普法,深化线上线下普法融合互动。
除此之外,法治宣传教育法对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法治宣传教育义务进行了明确。国家网信办网络法治局负责人表示,法治宣传教育法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依法对从业人员和网络用户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依法开展未成年人网络法治宣传教育,履行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义务,引导未成年人养成文明网络行为习惯,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环境。
法治宣传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公民终身法治教育制度,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体系。这对于提升全民法治素养、加快法治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推动国家工作人员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司法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法治宣传教育法将法律知识纳入公务员录用考试内容,将法治教育纳入国家工作人员教育培训规划和计划,实行法治宣传教育法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制度,并规定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情况应当列入年度述职内容并接受监督。这些规定从录用考试、日常学法、年度述职、监督等各个环节,“全链条”构建起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为其树立依法履职的法治观念,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提供了制度保障。
我国目前在校学生超过2.8亿,学校47万所,是法治宣传教育的重要群体和重点阵地。“我们研发相关的学生读本和教材指南,在课堂教学当中有机融入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教育部政策法规司负责人表示,在中小学阶段,主要通过故事讲述、活动游戏等方式,对于“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等内容进行整体布局;在高等教育阶段,在大学生必修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中设置专题,并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法学类专业核心必修课,全面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