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梅州市蕉岭县检察院深度融入“1+6+N”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建设,创新打造“一站式服务”解民忧、“一童一档”护成长、“一镇一检察官”守平安、“一村一课”促和谐四大工程,通过资源整合、服务优化、触角延伸等方式实现矛盾纠纷源头治理。

2024年9月12日,蕉岭县检察院干警下沉乡镇参与矛盾纠纷调解,对双方当事人进行释法说理。
“一站式服务”解民忧
立足便民利民宗旨,该院将12309检察服务中心升级改造成沿街开放式布局,整合日常检察服务、案件信息公开、接受监督等功能,设置业务咨询、控告申诉、司法救助、国家赔偿等多个“绿色通道”,实现人民群众反映诉求、解决矛盾“只进一扇门”。2024年以来,该院线上线下共受理群众信访189人次,所办信访案件群众满意度高,矛盾纠纷得以源头化解。此外,该院选派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青年干警常驻县综治中心,并将检察触角延伸到基层“最后一公里”,与公安、法院、司法等常驻部门及人社、民政等轮驻部门建立高效联动机制,在政策帮扶、普法宣传、矛盾预警中协同发力,推动检察服务与基层治理神经末梢深度融合,成功化解办结案(事)件24件。
“一童一档”护成长
聚焦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孤儿等特定群体权益保护现实难题,该院主动牵头,联合教育、民政、妇联等部门深入全县各中小学校进行摸排调研,依据生理健康、心理状态、社会支持等多维度评估,精准确定38名帮扶对象,建立“一童一档”,详细标明帮扶儿童的家庭状况、学习生活、父母及第二监护人等信息资料,动态跟踪记录帮扶对象各阶段的思想状况和行为动向。常态化组织帮扶儿童参加检察开放日、普法宣讲等活动。深入了解并协调解决帮扶家庭在基本生活保障、教育保障、就业扶持、住房保障和权益保护等方面的实际困难。2024年,一名帮扶对象成功考取大学后却因贫困面临失学,该院迅速与县妇联、团县委及社会爱心人士,通过“摘星计划”“助星圆梦计划”等专项助学项目,成功为其解决困难。在帮扶机制的长期支持下,已有1人考入大学,7人升入当地重点中学。
“一镇一检察官”守平安
该院创新构建“一镇一检察官”结对共建共治机制,在全县8个乡镇的综治中心设立进驻检察工作组,选派员额检察官“入镇下村”挂点。挂点检察官深化与镇综治中心工作人员的沟通协作,深入掌握社情民意,双方依托“中心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和“客家围屋定分止争工作法”,第一时间对排查、收集到的各类涉法涉诉信息进行通报,共商矛盾纠纷调处措施。如该院办理的刘某民事申诉案,案件涉及30多户村民对厅堂的使用权纠纷,该院在支持当事人监督申请后,联合镇综治中心、司法所、驻村工作组召开沟通协调会,并与镇村共同做好双方当事人的疏导稳控和释法说理工作。最终,困扰申请人近20年的执行案件得到圆满解决。据了解,2024年以来,该院挂点检察官参加联席会议27场次,有效化解婚姻家庭、邻里关系等各类矛盾纠纷20件。
“一村一课”促和谐
为提升基层群众法治意识和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该院因地制宜打造多层次、接地气的普法宣传矩阵。在镇村公园、乡村学校建设法治文化长廊和图书角,搭建“圩日摆摊”“田间普法”“村口课堂”等移动“法治补给站”;巧妙挖掘本土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将客家古训中的“和”“善”“信”“义”等精髓与现代法治理念相融合,用乡音乡情阐释法治精神,以普法“小课堂”讲好基层社会治理“大文章”。如办理新铺镇一村民非法狩猎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时,该院把公开听证会搬到村民家门口,并邀请当地群众列席旁听。听证会后,检察官趁热打铁开展以案释法,现场讲解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及违法后果,把案件办理变成群众看得到的普法“活教材”,起到“办理一案、教育一片”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