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女子监狱收到了一封来自服刑人员家属的信件,信中表达了对监狱民警“急人之所急”的感谢之情。
一通来自年迈母亲的求助电话
“警官,我提交会见申请的资料被退回来了,但我去广州的车票都订好了,这可怎么办呀?”电话那头的声音,急切又略带哭腔。
接电话的监狱民警杨惠惠仔细地问询了来电者的诉求,居住在上海70多岁的艾阿姨,得知女儿在广州女子监狱服刑,萌生了现场会见的想法。此前监狱民警指引她网上预约,她提交申请后却发现因为所提交的材料不齐全没有通过审核。然而,出发的行程已定好了,会见申请却被拒绝,艾阿姨不知如何是好,只能再次拨通会见咨询电话。杨惠惠经过层层复核资料,发现艾阿姨提供的关系证明材料仅为子女出生证,上面没有显示服刑人员完整的身份信息。杨惠惠耐心回复艾阿姨申请退回原因并提供了“会见当天可携带户口本等其它辅助证明材料进行现场审核”的解决方式,电话里阿姨十分激动,这场千里奔赴的母女会面总算有着落了。
一场虽迟但到的亲情会见
“今天就是艾阿姨预约会见的日子,眼看着会见办理时间都过去一个小时了阿姨还没来,该不会有什么意外吧?”杨惠惠心里想。突然,一个熟悉又急促的声音响起来:“警官,我来晚了,第一次来路上不熟,还能见得上吗?”
杨惠惠接待了她,让艾阿姨拿出证明材料给工作人员审核。艾阿姨自诉自己和丈夫在孩子5岁的时候就离婚了,她认为孩子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与家长的教育缺失有很大的关系,她很内疚。为了鼓励孩子重返正途,她千里遥遥也要来会见。杨惠惠看出了艾阿姨的顾虑,在确认了会见资格后,杨惠惠指引艾阿姨进入会见通道,并告诉她会见从两人见面起开始计时,时长不受影响。“谢谢警官,你们是组织培养的好干部,让我这个小老太心很暖。”艾阿姨连声感谢。
一封跨越1500公里的感谢信
这天,监狱收到了一封来自上海的信件,是艾阿姨的感谢信。信中写道“她不厌其烦地一次次、一遍遍指导我怎么从网上申请办理手续等等,直到教会我坐什么线路、几号车、又是怎样才能走到监狱……”。
情景再现般的会见经历,是服刑人员家属的感动瞬间,也是监狱民警的工作日常。对于千里迢迢赶来会见的家属来说,一次耐心的解答、一个便民的指引,都可以拉近他们心中民与警、情与法的距离;而对于每日接待来来往往的家属的民警来说,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就是他们交给人民群众的初心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