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汕头濠江区人民法院坚持以党建引领、以法治赋能,通过延伸“1个区级诉前调解中心和7个驻街工作站”诉源治理工作机制,在社区和工业园区设立“党员法官工作室”,在国家级功能平台首创巡回审判点等创新手段,主动延伸司法服务,构建多元解纷格局,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矛盾解了
“云调濠江”调解更快
“我还没去法院,裁定书就拿到了,真的很方便。”近日,收到司法确认裁定书的张先生,在“云调濠江”平台上向法官和调解员连声道谢。
去年4月,张先生高空作业时不慎摔伤,因赔偿事宜与承包方多次协商无果,双方决定请求项目所在地的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经调解,双方达成初步调解协议,承包方同意支付张先生工资、医疗费、伤残津贴等220余万元。
矛盾解开了
但协议要怎么拟更妥当?
“这起纠纷需要考量和确认的因素较多,赔偿金额也大,希望法院给予指导,保障协议内容合法有效。”在濠江区人民法院,法官陈海凌接到调解员的这通电话后,第一时间就想到了“云调濠江”。
陈海凌随即通过视频连线,跟双方当事人和调解员进行沟通确认。考虑到需要赋予调解协议强制执行力,陈海凌和调解员指导当事人通过“粤公正”小程序申请线上司法确认,由他审查后出具司法确认裁定书,并进行电子送达。整个过程下来,不到一小时就完成了。
现在,“云调濠江”以“1个区级诉前调解中心和7个驻街工作站”为基础,实现法院直接联动7个司法所、社区人民调解组织,进行在线提供法律意见建议、在线开展调解工作、在线申请司法确认的调裁一体新模式,不仅能提升基层解纷能力和水平,从源头减少法院诉讼增量,也有助于推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法官来了
“党员法官工作室”解纠纷
为构建多元解纷新格局,濠江区人民法院还拓展“党建+服务”工作模式,以党建引领、以法治赋能,探索在社区和工业园区设立“党员法官工作室”。
在濠江区达濠街道赤隆社区,如今说起党员法官,当地干部群众纷纷竖起了大拇指。2021年8月,濠江区人民法院首个“党员法官工作室”在这里落地,刚成立就为社区解决了一件大事。
据悉,该社区居民叶某从居委会租赁厂房用于生产,后因经营不善拖欠租金近18万元。居委会多次催讨,但双方各持己见,争执不休,关系也越来越紧张。正当居委会打算去法院起诉追讨租金时,驻社区的党员法官了解情况后,立刻联系双方进行调解。最终,双方互相理解,并达成了还款协议。
相似的场景,一年多来成了濠江区党建引领司法服务的常态。
截至目前,濠江区法院已设立4个“党员法官工作室”,在街道人民陪审员和综治维稳网格员中挑选骨干人员担任调解员,引入妇联、团委、志愿服务队、义工组织等社会组织充实“党员法官工作室”力量,针对民间借贷、婚姻、邻里矛盾等常见纠纷类型,积极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解决矛盾纠纷,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得到优质专业的司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