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过海拔1902米的“广东第一峰”,清远阳山县秤架瑶族乡横卧于重峦叠嶂中,百里古树织就的绿色面纱,为其增添几分神秘。作为广东著名的“旅游风情小镇”和“森林小镇”,其诗美风光,是大自然的馈赠,更得益于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以其自古相传的祖训和百年来形成的村规民约守则,在与新时代法治文化的融合中,结出的“和美之花”。
近年来,阳山法院与乡政府推动社会治理、联动化解纠纷深度合作,通过提炼本土文化精髓,聚焦本地自然禀赋,强化“庭乡联动”诉源治理工作模式,为乡村振兴工作注入了法治力量,稳步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法治、和美乡村建设。
“法庭+乡府” 共建瑶乡和谐稳定
“陈伯,今年稻谷收成怎么样?小牛养得还好吗?……”初夏傍晚,乡综治中心负责人范金灶、司法所所长谢志敏和岭背法庭庭长黄萍来到田间地头跟当地农户陈伯拉家常。
70多岁的陈伯是“两头牛权属纠纷案”的当事人,这宗案子曾让他与同村的江伯差点结仇。
为节约成本,秤架当地的农户,素有放养牛的习惯。2022年3月农闲时,江伯发现自家的一头牛多天未归,便进山寻找,途中遇见一头无人看管的牛,其体态与颜色斑纹与其丢失的牛十分相似,遂认定此牛为其家的牛,准备将其牵走,此时上山的陈伯发现江伯牵的牛和自家的十分相似,并在放牛点寻不见自家牛的踪迹,便怀疑江伯牵的牛是自家的。双方对该牛的权属产生争议,且双方均无法出示确切证据,两位大伯各执一词,争得面红耳赤。
“认错牛”在山区并不少见,经常出现散养的牛跑到相邻的村组山上“串门”觅食的情况,也常会出现农户之间相互认错牛的情况,因此产生的纠纷也不少,但往往经过一番外貌判断,农户之间能自行调停。但此事中的牛未系牛绳,且双方对自家牛的特征认识高度吻合,论出归属成了一件难事。
无奈之下,江伯、陈伯只好牵着牛到村委会,可村委会也没有足够条件确定归属。正当村委会干部面对一头牛,两个老人犯着难时,法官来了。
原来,这是“法官联络站+网格员”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机制发挥了作用,2023年,在阳山法院推动下,秤架乡政府牵头联合综治中心、司法所等部门,组建了这项矛盾纠纷快速反应工作模式。
几乎在江伯、陈伯发生激烈争执的同时,这宗案子已经网格员上报至综治中心,而驻点秤架瑶族乡的法官联络站法官已在路上。
法官一到,众人悬着的心就稍微放下了。经法官建议后,双方一致同意做DNA鉴定证明该争议牛的权属问题,并对鉴定费用的落实签订了协议,随后进行了司法确认。鉴定机构从各家认定的母牛与有争议的牛身上进行取样鉴定,鉴定结果证实有争议的牛确为陈伯家的母牛生养,江伯面对检验结果,也心服口服。
但对法官联络站来说,此事还未到圆满终结的一步。
“散养牛多,牛户间再发生纠纷是必然,如何为农户们减少纠纷可能性呢?”经过法官联络站、综治中心、村委会通过回访村民,多方研究加强散养牛管理的建议,并结合江伯陈伯的案例,向农户们开展“以案说法”的普法活动,大大减少了散养牛权属纠纷的发生。
“有人的地方便有纠纷,但纠纷不可怕,可怕的是纠纷的升级”岭背法庭庭长黄萍表示,“庭乡联动”发挥的是网格员人熟、地熟、人缘、地缘优势与法官懂法、善调的专业优势,最终促成的是多元解纷资源合力。据统计,2022年至今,秤架瑶族乡诉前调解案件50余件,调解成功率100%。庭、乡联动下,法院与政府结合瑶族特有的、古老的社会组织制度进行“法治化”升级,赋予了村规民约新的生命力,从而规范村民行为,化解民间矛盾纠纷,使得村居建设更规范、更合法,民族团结之花在此常开长盛。
“法官+林长” 共筑生态防护罩
盛夏时节,走进广东十大最美古树群之一的秤架干坑古树公园,古木参天,蓊蓊郁郁,不少外地游客慕名到此“打卡”。
百年古树群落,是秤架最宝贵的自然财富。古树群面积3.2公顷,共有古树299棵,其中,300年以上的檵木284棵。古树群内各类植物,品种众多,长势优良,广东省内罕有。但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围绕古树保护,总有不同的声音。
“部分种植林木的农民,总觉得人工清理杂草麻烦,喜欢用火烧。”据秤架干坑古树公园林木养护员黄叔介绍,镇里多次组织相关消防安全及生态保护理念普及,但有些村民当面应允,但转身便另搞一套,因燃烧路边杂草而造成的违规野外用火案件发生过多起,对百年古木的安全造成巨大的风险,也使得林地管理成为当地基层社会治理的堵点。
对一些人来说,为自身方便与守护公共环境存在矛盾,不可能通过几次教育劝导解决问题。在黄萍看来,保护百年古树群,也亟需建成从法院到政府的全链条保护工作模式,实现:法治保障、保护常态、矛盾消解。
2023年,岭背法庭联合秤架乡政府推出“法官+林长”协作模式,双方对林、农业等生态资源保护措施保持定期交流,并就林、农业行政执法司法中遇到的困难进行探讨。通过这种协作方式,法院司法服务职能前移,法官与林场对接,形成法官与林长点对点联络模式开展工作,不定期进行林、农业违法犯罪重大线索移交,引导林长在管理的过程中做到依法行政。
法庭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还会积极为生态保护提供法律咨询,开展法治宣传,保护森林资源,维护林区社会稳定。从而拓宽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的广度,为司法守护秤架绿水青山筑起坚实的保护屏障。
“建议+治理” 探索安全治本之策
作为“广东省森林小镇”和“广东省旅游风情小镇”,秤架瑶族乡拥有古老原始森林、神秘高山峡谷、奇特喀斯特地貌、珍稀野生动植物的“广东第一峰旅游风景区”和集历史、文化、商贸、行人、观光功能为一体的“善美康桥”等绝美景色。
近年来,秤架瑶族乡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提质增效。优美的生态环境吸引五湖四海的游客纷至沓来,夏秋时节,群众出游旺季叠加暑期汛期,多起景区险情敲响警钟,防范出游风险不可忽视。随着自媒体行业的发展,秤架瑶族乡的原生态美景受到不少博主的青睐,“网红打卡点”是游客的出游之选,但是在游玩过程中,游客偶尔会出于好奇探险心理,不知觉就进入了未开发的山林溪谷地带,原生态的自然景观地势环境复杂,游客常会陷入困境而需要救援。
今年5月,一名群众打算采摘高处的果子,正攀着树干往上爬,可穿着拖鞋的双脚并不“听话”,突然一打滑使他整个人往下跌落,下跌过程中双腿被卡在树杈上,悬空倒挂在树上,情况十分危急。当地政府在接到群众求助后,迅速集结公安、消防、医院等相关部门到场救援,所幸最终并无生命危险。
岭背法庭作为阳山法院“旅游巡回法庭”,在平时审理案件中高度关注风景区存在的安全隐患,积极延伸审判职能,2023年8月,阳山法院根据旅游纠纷标的小、时限短,但涉及面广、影响大的特点向秤架民族乡综治中心发出“个性化”司法建议书,就加强游客矛盾化解、风景区综合治理等提出建议。建议乡综治中心牵头建立争议预防化解工作模式,在源头治理上下功夫,抓前端治未病。
“及时关注辖区风险点,提前从司法角度提出监管建议,从而减少矛盾纠纷的产生,这是诉源治理的最终目的。在保障旅游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要保障旅游业经营者的正当权益。多与监管部门沟通,才可以切合实际提出建议,让建议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黄萍法官说道。
相关部门在收到司法建议后,积极与法庭沟通,听取专业法律意见后立即对平时的治理漏洞进行整改,排查、整改安全隐患点、完善景区指示牌设置、加强旅游安全宣传,消除安全隐患,收到良好效果。
近两年来,秤架乡未发生过涉旅游矛盾纠纷和大规模失火情况。政府与法庭的携手共进,变“定分止争”为“提前预防”,以“小切口”推动“大治理”,从源头堵塞安全漏洞,让矛盾纠纷止于未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