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实施行政案件集中管辖改革以来,盐田区人民法院大力推进行政非诉审查案件诉源治理和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多措并举深化纠纷源头治理。
府院联动
为行政机关“强筋健骨”
如何助推法治政府建设?如何规范行政机关执法行为?盐田法院一直着力提升府院联动效能,为行政机关“强筋健骨”。
在盐田法院的推动下,府院之间信息反馈机制日渐完善,形成了以发布行政审判白皮书及典型案例为基础、以反映阶段性审判动态的《行政审判资讯参考》为补充、以发出个案或类案司法建议为常态的良好互动局面。
此外,盐田法院先后开展府院联动座谈会50余场、为行政机关授课培训80余次、安排行政机关人员旁听庭审8000余人次,促进行政执法水平提升。在府院联动机制的推动下,深圳行政机关败诉率逐年降低,由2016年的8.0%降至2022年的5.7%。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走进行政案件庭审现场
专业团队
全流程跟进案件调处
一件涉及追缴住房公积金的行政非诉系列案,经过一波三折,最终得以全部解决,共涉及240名员工,涉案金额达约676万元。谈及此,员工们纷纷对盐田法院的行政非诉案件调解工作竖起大拇指。究竟有什么诀窍,可以让这批行政非诉案件圆满化解呢?
首先是打造类型化、专业化的调解队伍,采取“诉前、诉中、判后”全链条调解模式,吸纳行政机关、律师队伍、调解组织等各方专业调解力量,构建由行政审判法官专业指导、法官助理协作、调解员协调化解的“1+1+N”型专业行政案件调解团队。其次,与各区司法行政部门签订行政争议化解合作备忘录,八家区司法局向盐田法院派驻工作人员,共同推进行政争议联动化解。定期对调解员进行专题辅导,提高协调化解的实效性。最后,设置纠纷化解立案前筛查程序,针对案件数量较多、法律关系简单的行政非诉审查案件,重点施治,提升诉前调解工作质效。
协调化解行政非诉案件
通过专业调解促实质解纷,实现多方共赢。对于当事人而言,促成调解后,行政机关有力维护了执法权威;对于法院而言,通过“调一减二”同时促进了诉源、执源治理,有效减缓案件增长。2021年以来,共实质化解行政非诉审查案件7000余件。2022年,盐田法院行政非诉审查案件诉源治理及纠纷实质性化解机制获评广东法院“抓示范促改革惠民生”优秀改革项目。
数字赋能
为纠纷化解提质增效
深圳市某建设有限公司因违法行为被依法处以2000元罚款,经催告仍未履行法定缴款义务,市交通运输局遂申请强制执行。经过释法明理,涉案公司同意缴纳罚款。特邀调解员随即向其出示缴款二维码,由该公司扫码缴款,全程仅花费6分钟。
“只需动动手,扫扫码,6分钟办结罚款事宜,这也太快了!”完成了缴款流程的当事人感慨。
诉讼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指导当事人网上立案
这项便民利民新举措,使原本需要经过长达数月才能执行到位的行政处罚决定,缩短至数日乃至数小时即可执行完毕,亦是盐田法院通过数字赋能司法的具体措施之一。
除了“码上缴款”,盐田法院还搭上数字便车,推出不少便民利民新举措。率先启用全国首个网上行政诉讼服务中心——“法智云端”,实现行政非诉审查案件100%“云端”办理。在“融平台”增设行政非诉审查案件调解功能,打通与“法智云端”平台的数据链接。设立行政纠纷调处工作室,配置多方在线视频调解系统,实现包括身份验证、纠纷调解、协议生成、签字确认等事项的全流程在线办理,促进行政非诉审查案件调解工作进一步规范化、智能化。
今年1至8月,盐田法院新收行政非诉审查案件5005件,同比下降12.1%。诉源治理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盐田法院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将矛盾纠纷消除在源头、化解在基层,为推动行政机关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效能,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