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第一人民法院坦洲人民法庭(以下称“坦洲法庭”)位于中山市南端,辖区坦洲、神湾两个镇街毗邻珠海,与港澳来往密切。坦洲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1234”工作体系,即“政治引领”“双向发力”“三级调解”“四治模式”。
2013年1-11月,坦洲法庭新收诉讼案件2145件,同比下降19.39%;平均结案时间77.69天,同比减少32.8天;诉前成功调解纠纷1183件,占比55.15%。今年,坦洲法庭因诉源治理工作成绩突出被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通报表扬,法官谭敏获评广东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坦洲法庭团队合影。
双向发力,以“法庭+”机制强化联动解纷
坦洲法庭突出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坚持把多元解纷工作与“人民法官下村居”“马锡五审判方式新时代实践活动”“庭所共建”等紧密结合起来,与辖区党委、政府共同确定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同心网”试点工作方案,主动将工作融入辖区党委领导“1+6+N”社会治理体系建设。
坦洲法庭充分发挥靠近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主动延伸司法服务参与基层治理,积极构建“法庭+”机制,与综治、人社、城建、市监、妇联等相关职能部门分别签署共建协议,实现效能叠加和良性互动。挂牌成立了全市首个“无讼产业园区创建示范点”,为园区企业提供菜单式法律服务;联合主管部门开展专项治理活动,313件涉民生纠纷在诉前得到了化解;成立解纷品牌“谭敏调解工作室”,有效搭建人民群众、基层组织和法院之间的沟通桥梁,妥善调解纠纷399件。
同时,坦洲法庭还成功打造了“巡回审判+联动普法”特色法治宣传名片,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司法服务”。
坦洲法庭寻回审判走进渔村。
“小事”小区调、“繁事”社区调、“难事”镇街调
如何有效、高效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坦洲法庭在矛盾纠纷分层化解机制上想办法。
坦洲法庭与坦洲镇携手,努力打造“‘小事’小区调,‘繁事’社区调,‘难事’镇街调”的矛盾纠纷分层化解体系,主动加强与调解组织的协调联动,开展双向交流,信息共享,主动前移关口介入预防;将适合前端化解的纠纷交由解纷平台先行调解、联合调解,纠纷化解成功率高达68%;定期派员入驻调解平台现场指导调解,并联合开展矛盾排查、纠纷调处、法律咨询等诉讼服务33人次,接待来访群众近两百次。坦洲法庭还深化诉调对接,对当事人申请司法确认的案件,全部在立案当天出具法律文书。
在这样的机制下,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实现了提速。
坦洲法庭还积极探索“乡村善治”“社区法治”“行业自治”“线上治理”四治模式。
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小、化解在早,化解在萌芽状态,法庭收案数排名前三的物业、买卖、借贷纠纷分别下降59.72%、12.74%、28.57%。一是深化“人民法官下村居”,按照一村居一法官的驻点模式,协助基层化解矛盾纠纷134次。
法庭向主管部门发出司法建议,发挥“审理一案、治理一片”示范作用,司法建议回复率100%。同时,积极开展定制化的授课普法,擦亮“法官小课堂”“壹点就知”“法槌花开”等线上视频普法品牌,宣传普及多元化解纠纷的优势,为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升级营造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