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地10.5万平方米、有着近两万名居民的万科公园里小区,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南湾街道樟树布社区,虽地处人多易为矛盾滋生腹地,却也催生了新形势下的“枫桥经验”。
2022年4月,南湾街道司法所结合小区特点,启动了“1+4+N”多元解纷新机制试点,撬动各类社会力量参与纠纷化解,逐步实现“人民调解人民调,内部矛盾内部解”的良好小区自治局面。
汲众智之源
“1”心“1”意为民服务
“党建是一种核心力,也是一种凝聚力。”樟树布社区万科公园里小区党支部书记刘文聪表示。“1”即以党建为引领,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主导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我们的多元力量就是在党建力量的指引下,拧成一股绳,共同为小区治理出力献策。”
解纷主力“4”面出击
在党支部带动下,以家庭律师、家庭心理咨询师、家庭调解员和家庭物业管家为主,搭建联调联处解纷机制。通过积极挖掘小区优秀的专家能人,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按需融入纠纷案件。同为小区业主,“4员”能够及时收集当事人需求和意见,凭借同一生活环境和对小区的熟悉度,拉近沟通距离,增加居民信任感,为解决矛盾创造良好氛围。
“N”种潜力伺机而动
公园里小区统筹五老群体、志愿者、楼栋长、巾帼队等社会力量,多渠道参与纠纷调处,确保专业化、多元化的解纷资源全覆盖,以及时适配最优解决方案。
为了方便群众办事,打造“家门口”调解阵地,该社区在小区内部设立党群服务中心和调解工作室,同时,抓住婚姻家庭及邻里纠纷案件隐蔽性、隐私性强的特点,探索“全公开”点单调解,推行“双向性”选择服务,实现调解服务“下楼找得到、伸手够得着、人员有得选”。
办群众之事
“1+4+N”解纷机制后备力量充足,在处理纠纷案件时,凭借优势互补,为居民提供全面、有效的帮助。
作为优秀代表的家庭调解员马志伟,在小区成立了“小马哥”调解工作室,“调解过程要换位思考,体察居民的心情和诉求,带着诚心和耐心开展工作,才能达到效果。”他说道。
不久前,马志伟刚办结了一位独居老人的墙面渗水纠纷。独居老人李奶奶年过七十,家里的墙面因楼上漏水发霉,而楼上住的是租户,租户对此事置身事外,业主也找不到人,物业也束手无策。步履蹒跚的她,多次奔走询问无果。“后来李奶奶找到我们帮助协调,每次见面就哭诉,我也很同情她。”马志伟一边安慰她,一边联系民警和网格员,共同协商解决办法。最后决定:给租户做思想工作。
起初,楼上租户总是以“不关我事,找开发商和业主”为由,将他们拒之门外,马志伟苦口相劝,讲解李奶奶的难处。最终,在他们的感化下,通过租户联系上了业主。协商一致后,由租户垫付维修资金,再将款项从租金抵扣,成功化解了李奶奶的难题。
聚群众之心
小区人口越多,邻里互动越重要。社区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凝聚人心,助力纠纷源头化解,例如:
定期组织普法活动和心理知识等培训,让居民在活动中建立友谊,增强和睦共处意识,为解决潜在矛盾奠定基础。
结合篮球、乒乓球、瑜伽等社团活动,搭建居民交流平台,通过身心放松的运动场景,不仅增进了邻里和谐,也成为矛盾化解的有效补充。
不仅如此,社区还结合物业排查、网格员走访、商户活动等契机,大力宣传法律知识,排查邻里矛盾,将纠纷消解在萌芽状态。
2022年,“1+4+N”多元解纷模式成功入围深圳十大法治事件评选活动。南湾司法所推行该模式以来,累计开展法律咨询服务4651人次,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89余宗,开展家庭心理咨询97人次,开展普法宣传等活动41场,实现了服务零距离、调解零积压、矛盾零上交的良好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