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与绿树错落有致,零星果园点缀其间,村里的道路笔直干净,村中男女老少欢声笑语,一派和谐……在湛江市遂溪县城月镇,有这样一个宁静祥和的小村庄——陈家村。
绿意盎然的陈家村
近年来,陈家村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党建为纽带,依托网格化管理,充分激发妇女“她智慧”,释放柔性“她力量”,探索创新“妯娌”推动乡村治理的新模式,实现基层治理与“百千万工程”、典型村打造、乡风文明建设等深度融合、互联互动,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妯娌网格”治理模式
推动乡风文明建设
“妯娌文化”是陈家村代代相传的独特乡村文化。妯娌之间和睦相处、互帮互助的传统美德,深深植根于村民的心中。在陈家村,妯娌们不仅是家庭的重要纽带,更是乡村治理的积极参与者。她们以家庭为单位,共同参与村庄事务,用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温情,为乡村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
据了解,陈朱泉作为陈家村党支部书记,创新“妯娌网格”治理模式,组建21个微网格共42人,实现网格化覆盖。微网格覆盖党的建设、民生服务、典型村打造、环境卫生、矛盾化解、安全生产、绿化美化等7类事项,根据“平安夜访”、平急转换机制、组队入户调解促和、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普法宣传、慰问等不同阵地板块,耦合下乡工作组、村干部、退休干部、党员、老教师、志愿者等不同角色,全力推动多元共治。
2024年以来,陈家村化解宅基地分配等纠纷18起,组织乡村规划等集体议事6次;牵头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村民议事会等活动45次,动员120人次参与典型村建设,推动2项民生项目落地;成立5支“妯娌调解队”延伸治理触角,以柔性力量破解家庭矛盾,实现“微治理”到村到户。
老党员洪英姿是“妯娌文化”的杰出代表,她以身作则,牵头组建了村级广场舞队,并将政策宣讲与纠纷调解巧妙融入其中,使广场舞活动成为凝聚妇女力量的纽带。通过深度协同“妯娌+妇联”机制,她与村委会紧密合作,有效化解家庭矛盾、财产分配等纠纷,全心全意为妇女群众服务。
聚焦矛盾小切口
打造解决问题“温柔解法”
随着“妯娌”之风吹遍陈家村的每个角落,近年来,陈家村委会先后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文明村”等荣誉称号,文明法治底蕴渐成。如今,陈家村将“法”字融入延伸至“小家”“街巷”,通过“妯娌+妇联”,聚焦婚姻家庭、邻里矛盾小切口,联动镇村妇联探索解决村内问题的最温柔解法。
湛江市遂溪县城月镇陈家村通过开展活动增加情谊。
何为“温柔解法”?陈家村发挥女性善于倾听的优势,通过纠纷化解、入户谈心、广场舞、法律咨询、普法维权、巾帼行动、妇女联谊活动、“文明家庭”“身边好人”评选等微场景,依托微信群、女性讲座讲堂、调解室、广场等平台载体,围绕残障夫妻婚育、抚养儿童、财产分配、多子女赡养老人等热点,出点子、讲道理、提建议、唠家常,以“柔”克“刚”调和“婆媳”“邻里”“姑嫂”等关系,持续推动乡风文明建设。
2024年以来,陈家村为广大家庭和妇女群众提供服务20余人次,化解纠纷15起,受益40余人次,实现联系“小家”零距离、服务“街巷”无缝隙。陈家村以打造现代化岭南新乡村、典型村为契机,不断提升村内人居环境,完善村庄各项便民利民措施,建设“妯娌”微家、法治小公园、国防公园等公共交流场所,持续推动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
陈家村以“妯娌文化”为依托,创新乡村治理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增强了村民的凝聚力和幸福感,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未来的发展中,陈家村将继续发扬“妯娌文化”的优良传统,不断探索创新乡村治理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