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的博贺渔港,归港渔船的马达声渐歇,码头上却热闹起来。茂名市电白区人民法院的“法律晚市”开张,就被攥着渔获的渔民围拢。
“鱼货款还没收到,该怎么办?”“船上受伤,船东不认账咋办?”此起彼伏的提问里,藏着4万多博贺渔业人口最关心的生计问题。
如今,这样的场景不仅是渔港的“风景线”,更折射出基层司法的创新实践。作为全国十大渔港之一,博贺渔港有5417艘渔船,涉渔矛盾纠纷也时有发生。自2022年电白法院博贺法庭创新开展“海上枫桥”实践以来,两年间,涉渔纠纷同比下降71%,化解率达100%,实现“小事不下船、大事不出港”。

在渔船上,法院干警与渔民面对面交流,聚焦依法捕捞、劳务纠纷、鱼货买卖、安全作业等法律问题。

博贺法庭干警向渔民发放宣传手册,讲解生产生活中常见的纠纷。
创新机制 从单打独斗到多元共治
“感谢法官上门调解,解决了我的大难题!”渔民林伯的鱼货欠款纠纷,曾让他愁得几天没心思作业。直到“一站式涉渔解纷中心”介入,法官联合渔业专家上门调解才得以快速化解。这样的案例在博贺渔港已不鲜见。
2022年6月,电白法院整合多方力量,成立“一站式涉渔解纷中心”,将“枫桥经验”与海洋渔业特色结合,并融入茂名市“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旨在实现“小事不下船、大事不出港、矛盾不上交”的目标。
不同于传统法庭模式,该中心组建了30人的专业团队,成员涵盖法官、专职调解员、“两代表一委员”,还特别吸纳渔业专家和船长等,建立“中心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实现多元参与、快速响应的纠纷化解模式。
法庭将5417艘渔船划分为215个移动网格,船员兼任兼职网格员。依托“好心网格”系统主动摸排纠纷,这一创新做法使得简易矛盾及时化解,复杂纠纷则上报综治中心协调处置,形成了“海上矛盾海上解”的有效机制。
“法官,我在海南打工,回不去开庭……”去年底,鱼货买卖合同纠纷被告范某的一通电话,让承办法官谢铺成犯了难。渔民出海周期长、流动性大,传统开庭常“等不到人”。谢铺成随即启动网上开庭“绿色通道”,通过渔委会的通信设备,让范某在外地打工点视频参与调解,最终双方达成还款协议。
这是博贺法庭“数字+司法”的缩影。针对渔民作业特点,法庭推出多场景开庭机制:渔船通信设备连“云法庭”,实现“船上调解审判”;对出庭不便的渔民,法官把法庭“搬”到码头、渔排,就地开庭还顺带普法;遇上休渔期,法庭又开通“假日开庭”,趁渔民集中在岸时处理案件。
近三年,博贺法庭开展巡回审判12场次,600余名渔民现场旁听。实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
刚柔并济 从化解矛盾到凝聚人心
“渔民常年在海上作业,难得有机会系统了解法律。”法庭干警小黄的话,点出了渔区普法的难点。为此,博贺法庭把普法阵地建在渔港最热闹的地方——傍晚的码头“法律晚市”上。干警们一边发《渔业法》手册、涉渔风险案例集,一边当场解答疑问;休渔期则开展“送法进渔村”,用渔民熟悉的“海话”讲案例。
针对渔民家庭,法庭还创新“渔娃学法”活动:通过绘画、讲故事,把法律知识教给孩子,再由孩子带给家长,实现“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对渔业公司、水产加工厂等,法官变被动解答为主动问需,定期上门“法治体检”,帮企业排查合同、用工等风险点。
“以前签合同没注意细节,差点吃大亏,现在法官提前提醒,心里踏实多了。”一家水产企业负责人说。
线上普法也没落下。法庭创建“云普法+互动服务”模式,渔民出海时能视频连线法官,随时咨询法律问题。2023年以来,博贺法庭已开展线上线下普法90余场次,发放手册2600余份,解答咨询2100余人次,渔民主动学法、用法的意识明显提升。
“不仅要化解矛盾,还要让渔民心里舒服。”博贺法庭的实践里,既有刚性制度保障,也有柔性人文关怀。
去年,法庭联合司法局、渔委会出台《关于强化渔业司法服务保障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工作意见》,明确涉渔纠纷调解流程,还利用渔船“北斗”卫星系统,及时联系出海当事人,实现“纠纷调解不过夜”。
考虑到渔民长期出海易有心理压力,综治中心又推出“法治+心理疏导”模式,邀请心理咨询师上码头、登渔船,帮渔民舒缓情绪。“有时候矛盾就是憋出来的,聊一聊、疏解开,问题就解决了。”心理咨询师小李说。
法庭还深挖地方文化资源,把冼夫人“唯用一好心”融入基层治理,组织渔民参与“开渔节”等民俗活动,促进渔民之间的团结互助,使法治精神与德治教化相得益彰。
如今的博贺渔港,“遇事找法、解纷靠法”已成渔民共识。电白法院博贺法庭的“海上枫桥”实践,不仅守护了渔民的“钱袋子”,更护航着海洋经济发展。
电白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这一模式不断深化,博贺法庭还将继续书写“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基层治理新答卷。
链接
2022年6月,电白法院“一站式涉渔解纷中心”在博贺镇海雁渔委会揭牌成立。该中心针对辖区内渔民多、涉渔案件多的地缘性特点所设立,致力于涉渔纠纷的多元化解、源头治理,突出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重点环节,以“渔家法庭”“法官驻点”“代表调解”等为工作内容,详细规定工作流程,为涉渔纠纷当事人提供多项便民利民司法服务,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途径、低成本、高效率解决纠纷的司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