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18岁开始踏上无偿献血的爱心之旅,至今已有18个春秋,累计献血52次、捐献血液24200毫升,9本红彤彤的献血证记录着他的默默奉献;他,也是茂名市首例、粤西第二例造血干细胞的捐献者,曾获得全国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特别奉献奖、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广东省无偿献血先进个人等荣誉。他,就是广东茂名市公安局茂南分局城中派出所的陈祝生、一位用“鲜血”诠释人间大爱的人民警察。去年11、12月,他又接连被评为“茂名好人”“感动茂名十大人物”。
成人之年
开启爱心之旅
陈祝生出生于纯朴善良的农村家庭,父母都是村里热心肠的老实人,热心的家庭孕育出好心少年。1999年,刚踏入18岁的陈祝生还是一名高中生,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街边的宣传栏上看到了无偿献血的宣传资料,从而明白献血不但可以帮助有需要的人,而且无损健康,便毅然独自前往血站献血。“刚刚满18岁,就想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算是作为自己的成人礼。”回忆往事,陈祝生嘴角泛起微笑。
走上工作岗位后,陈祝生依然在无偿献血志愿者的队伍中默默奉献自己的爱心。“我觉得作为一名警察,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偿献血也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种方式。”陈祝生说。
这个穿梭在人群中、与“无偿献血”紧密联系的身影,虽然并不高大,却因无私地向需要救助的人传递爱与温暖而显得异常耀眼。至今,陈祝生坚持无偿献血已有18个春秋,已拥有9本献血证,累计无偿献血52次,其中机采成份血43次、全血9次,已累计捐献血24200毫升,相当5倍于自身的血量。陈祝生是茂名市首例、粤西第二例造血干细胞的捐献者,也因无偿献血获得全国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特别奉献奖、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广东省无偿献血先进个人、广东省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博爱奖等荣誉。
偶然之举
播下“生命种子”
陈祝生告诉笔者,他加入骨髓库成为一名志愿者也是一次偶然。
2012年12月,陈祝生去献血小板。当时,他恰好碰上一群志愿者在宣传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陈祝生没有多想,立刻报名成为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
由于当时茂名市没有造血干细胞采样点,陈祝生回家之后上网搜索,了解到原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可以进行造血干细胞的采样。2013年1月,陈祝生借与妻子去广州看球赛之机,作了造血干细胞的采样,成为中华骨髓库志愿者中的一员。没想到,这次的无心插柳,陈祝生很快便播下了一粒“生命的种子”。
2013年11月的一天,正在上班的陈祝生接到了省红十字会的电话,对方称他的骨髓造血干细胞与一名白血病患者初配成功,征询他是否愿意进行骨髓造血干细胞捐献。“我也没有想到这么快就可以匹配成功,匹配率一般是很低的。我当时也觉得很愕然,但没有想太多就答应了。能够帮助到有需要的人,这也是我加入骨髓库志愿者的初衷。”陈祝生说。据了解,陈妻很开明,对丈夫的做法也很支持。“在捐献造血干细胞这个队伍中,他不是第一个人,也不是最后一个人,后面还有很多像他这样的志愿者,所以我就把担心变为支持和理解。”陈妻说道。
2014年4月15日,陈祝生为这名素不相识的白血病患者捐献了297毫升造血干细胞,成为茂名市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当陈祝生殷红的血液流淌进患者的体内时,那涌动着的不仅仅是希望,更是一个家庭从今往后的欢声笑语。
事后,当受助患者的女儿从远方寄来感谢信时,陈祝生才知道自己成功拯救了一名年轻妈妈的生命。信中,小女孩写道:“世上最可爱的人:您好!您的出现就像一道阳光照进了我们这个原本即将破碎的家!我们全家都很感激您,谢谢您给了我妈妈第二次生命。”
“我为自己的选择骄傲,如果将来有机会,我会继续帮助有需要的人。”陈祝生自豪而坚定地说。
乐于“出手”
解患者燃眉之急
记得一位伟人曾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直默默无闻地做好事。从18岁的羞涩少年,成长为现在为人民服务的刚毅民警,陈祝生一直默默地在无偿献血的路上,做着平凡而伟大的事情。
2016年9月26日,工作中的陈祝生接到一个陌生来电,从电话中得知对方是一名地中海贫血重症患者的家属,患者正在电白区中医院住院,急需输血。由于找不到足够的人献血,该家属通过朋友知道了陈祝生的事迹,于是致电陈祝生,希望他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为患者献血。陈祝生获悉后,立即前往茂名市中心血站为患者捐献了400毫升的血,缓解了患者的燃眉之急。
“只要能够帮助有需要的人,我觉得在自己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都会一直捐下去的。”陈祝生说,想到有很多人由于输注了他献出的血液使生命得以延续,他感到无比欣慰和幸福,也希望更多的人献出爱心、伸出双手托起更多的生命希望,共筑温馨和谐的美好家园。(南方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