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中央政法委在京发布2025年第二、三季度见义勇为勇士榜。其中,广东有4名勇士上榜,分别是广东省选树的汤伟鹏、吕炜权;江苏省选树的韶关护士李梦旖;海南省选树的汕头游客吴秋钟。
人们记得,是因为他们值得。每一个名字,都闪闪发光;每一个身影,都熠熠生辉。

汤伟鹏
在广州白云区大源村,山体垮塌时,治安联防队队员汤伟鹏奋力一推,将生的希望留给同伴,自己却被埋在废墟之下;在广东高州,见到有人落水,50岁的外卖员吕炜权来不及脱下工作服,便从10余米高的桥上跳入水中救人,事发前一周,他刚经历过一场手术;在南京南站,一名旅客突发疾病,正在候车的护士李梦旖听到“急需医护人员救援”的广播后,选择了300秒疾驰救人;在海南万宁的海岸线,一家三口溺水遇险,37岁的广东游客吴秋钟第一时间施救,却永远沉眠在惊涛之中,成为人们记忆里的丰碑。

吕炜权
从这些故事,我们读懂了什么叫“英雄”:哪有什么从天而降,有的只是挺身而出;英雄也是平凡之躯,只是因为仁心无惧;它不需要多么惊天动地的壮举,危急瞬间的道德选择足以令人动容。正如护士李梦旖坚定地认为,每一位医护人员在类似情况下都会这么做,“我不是英雄,只是换了地方上班。”

李梦旖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见义勇为、匡扶正义,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蕴含着人性中最本真最朴素的道义观,在这个价值观多元化的时代,更引领着社会风尚,成为赋能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坐标。在南粤大地,向上向善的种子早已落地生根、不断扩散,成为一种始于本能、忠于内心的自觉行动,就像韶关护士李梦旖在南京南站的逆行,汕头游客吴秋钟在万宁海滩的托举。数据显示,党的二十大以来,广东共依法依规确认见义勇为行为2000余例,见义勇为人员3500余人。那些温暖着城市角落的凡人微光,更是数据所不能覆盖的。

吴秋钟
一人兴善,万人可激。致敬英雄,不仅要传承他们的精神,传颂他们的事迹,更要以制度化的力量,用心用情地呵护这份荣光。从首次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对全省见义勇为英雄模范进行表彰,到完成《广东省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条例》修订;从积极响应中央政法委要求,省市县均设立见义勇为专项资金,到多部门在教育、入户、就业、住房、医疗等方面,对见义勇为人员及其家庭出台优抚政策……近年来,广东以实际行动让英雄“流血流汗不流泪”,让“但行好事”没有后顾之忧,让见义勇为走向“见义众为”。
“见义勇为行为是光荣的,见义勇为精神是不朽的,见义勇为事业是崇高的。”“勇士榜”不仅是一份庄严的名单,更是一种价值的传递,一声时代的召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