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空间。近日印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健全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升城际、城内通勤效率,完善交通枢纽换乘换装设施布局,加强停车位、充电桩等便民设施建设。
什么样的城市能让生活更美好?群众出行更安心、更顺畅无疑是一个重要方面。
上海骑行圣地秩序重塑、重庆民主村解决停车难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门口的“堵局”悄然化解……“堵”与“疏”之间,各地公安机关依托智慧交管,下足“绣花功夫”,巧妙破解群众出行难题,从“堵”到“疏”重塑出行图。
科技赋能提效率
清流环二路,这条位于上海杨浦的环形道路,因地势平坦、多为丁字路口,成了骑行爱好者的“网红打卡地”。每天晚上8点左右,清流环二路就开始热闹起来,几乎每隔一两分钟,就会有一群骑行者闪过。然而,“人气”飙升的背后,是日益凸显的安全问题,闯红灯、占道竞速等交通违法行为不时发生,扰乱交通秩序,埋下了严重安全隐患。
“警用无人机发现骑行团闯红灯通过清流环二路政芳路路口,违法视频已上传。”“收到,请终点处警力开展处置教育。”近日,杨浦警方聚焦清流环二路及周边骑行团集聚区域开展专项整治。警用无人机发挥全域视距优势,在空中俯拍观察,并实时记录下骑行团骑行过程中闯红灯的违法行为。
“你看,在这个路口你们闯红灯通过,正常绿灯通行的路人还好看到你们等在原地,不然极有可能发生碰撞!”民警们在终点处等骑行团人员骑过终点停稳车辆后,拿着无人机拍摄的视频上前进行处置教育,开展交通安全宣传,讲解风险隐患,让违法骑行者更清楚地认识到安全骑行的重要性。同时,警方增派警力驾驶警用摩托车沿线巡逻,在违法行为高发路口固守,逐一处置教育违法骑行者,该区域违法骑行量明显下降。
近年来,在四川成都汽车保有量全国第一,以及“不限购、不限外、少限行”的政策背景下,城市交通拥堵指数全国排名保持在15至20位之间。
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设施处民警郑荣江告诉《法治日报》记者:“目前,成都市23个区市县共有9400余个信号灯路口,其中,核心区超过3000个,联网率达93%。成都交警依托‘成都市道路交通信号控制中心’,运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精准优化信号配时,实现路口提效、路段提速、路网提能。”
“我们时刻关注各类群体的出行规律,根据出行需求来优化信号配时,比如医院早上7:00至8:00、上午10:00、下午1:00有就诊高峰,晚上8:00有探访高峰。而对于学校,不同的学段,上下学高峰也不一样。不同群体过街保障也不一样,对幼儿园、小学及医院等进行过街保障,按照每米1.5秒设置过街时间。”郑荣江说。
“为了减少市民在烈日下暴晒,针对主干道无遮阴路口,我们优化了37个路口信号配时,提高路口红绿灯转换效率,过街等待时间平均减少12秒。”郑荣江介绍道。
共享停车解难题
“对于附近老旧小区来说,夜间停车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党委书记伍成莉介绍说,“公安交管部门与附近万象城协调,设置夜间共享停车位,每晚7点到第二天中午12点向周边居民开放。”
“夜间共享停车位”是重庆市公安局九龙坡区分局交管支队主动跨前、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典型例证之一。路网不畅、停车资源分散曾是制约万象城民主村商圈消费提升的两大痛点。当地交管支队主动会同谢家湾街道、九龙坡区城市管理局、九龙坡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等,结合民主村片区城市更新项目,采取疏、管、防等综合管理措施,保障了片区居民的停车需求,同时推动了民主村网红景点经济的发展。
据九龙坡区公安分局交管支队秩序管理大队大队长张晓钟介绍,公安交管部门主动介入民主村老旧社区城市更新项目,对民主村片区一期建设厂路、劳动村一支路等道路实施单向交通,加强乱停乱放整治和交通巡逻,规范交通秩序。
“同时,对民主村路等有条件的道路施划路内停车位360余个;在实验二小等片区新建小微停车场3处,共计提供停车位467个,对社区居民实行停车收费减免。在九龙坡区城市管理局牵头下,当地公安交管部门协调万象城、万象里等商业体对外提供4200余个共享停车位,极大缓解了民主村片区停车难问题。”张晓钟说。
分区抵离疏堵点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片区是西部疑难危急重症诊疗国家级中心,吸附巨大车流人流,交通拥堵曾是常态。
“这个区域属于成都市的老城区,片区内道路宽度相对较窄,道路资源较为有限。华西医院门诊出入口、电信路路段,长期存在网约车、出租车临时停靠上下客,就医群众下车后随意横穿道路的现象,给交通正常运行带来较大干扰。”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秩序处优化科副科长王旭东告诉记者,“我们反复实地调研,深入走访,制定‘分区抵离、分点上下’的交通组织优化方案,并于今年2月19日起正式实施。”
“通了!之前堵得水泄不通,有次我从电信南路坐公交去人民南路,不到1公里50分钟都出不去。现在终于可以放心出门了!”片区附近的居民俞涤生说。
“本次交通组织调整,我们按照定点上下的原则,在‘北区’的黉门后街设置出租车、网约车的主要下客区,在国学巷设置出租车、网约车主要的上客点,在‘南区’的公行道设置私家车主要上下客区,同时增设上下客区域的指示牌,有效规范车辆临时停靠秩序,既方便了患者就近下车、便捷打车,又提升了出租车、网约车的接单转换效率。”王旭东说。
据统计,成都公安交管部门实施“分区到达、分点上下”、人车分流等组合拳,有效均衡路网压力,使片区拥堵指数显著下降25.6%。本轮华西医院交通组织优化调整后,片区拥堵指数降幅达25.6%,早高峰拥堵时长缩短约半个小时,交通拥堵改善效果良好。
“我们医院门诊一年的就诊量在500万人次以上,12%左右的患者都是危重症,及时就医的心情是非常迫切的。而现在,患者的就医效率更高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副院长曹钰说。
“下一步,成都交警将持续深化交通智慧治理,为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积累更多经验。”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情指中心指挥室副主任祁炳森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