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办证群众答疑解惑。
党史学习教育及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揭阳公安户政部门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通过“三度”(解决落户有温度、狠抓工作有速度、便民服务有力度)工作法,更好地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便民服务有力度
旧城改造是推动城市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城市功能品位、优化人居环境、造福一方百姓的民心工程。居民从“旧城平房”搬迁进宽敞明亮的现代化高楼,生活质量大幅提升,然而美中不足的是,拆迁改造遗留的户口回迁问题却困扰居民多年。
榕城区原北门菓仔池片区旧城改造建成小区后,回迁户因历史遗留问题无法办理不动产登记证件,自回迁入住以来,不能提供户口迁往回迁房地址的房屋产权证件,群众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受到极大影响。
发现这一情况后,揭阳市公安局户政管理支队迅速牵头榕城公安分局及相关部门研究论证,收集了菓仔池片区“三旧”改造项目规划报批及拆迁居民回迁协议等相关批文资料,以改造项目的合法程序确认回迁居民的房屋产权,并根据居民落户意愿分类施策,为原菓仔池片区“三旧”改造建成小区的429户回迁居民解决户口地址变更问题。为使回迁居民尽快领到户口簿,榕城公安分局榕华派出所民警在榕华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的配合下,利用晚上和休息时间上门核对信息,登记收齐资料,并利用“五一”小长假休息日,加班加点办理拆迁居民户口地址变更手续,逐户打印新的居民户口簿。
5月7日上午,警方举行了榕城原北门菓仔池旧城改造回迁居民集中换发户口簿仪式,将新的居民户口簿送至回迁居民手中。
据了解,为了更好地回应群众诉求,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户政管理支队充分利用12345政务服务热线平台和值班电话,畅通企业群众咨询、求助、建议和投诉渠道,建立完善投诉问题闭环处理机制,确保群众来电及时响应、全面受理、迅速反馈、有效解决,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据统计,2021年以来,户政管理支队已接听群众咨询电话300余人次,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狠抓工作有速度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有关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工作部署精神,户政管理支队根据广东省公安厅、揭阳市公安局有关工作部署,迅速下发相关工作要求,部署推进各地户政部门落实推进。
户政部门通过“上门办”服务主动为年老体弱、身体伤残的老年人办理户政业务;通过“优先办”服务在政务大厅为老年人设置服务专窗、爱心专座,张贴办理指引和说明,为老年人配备老花镜备用;通过“代缴费”对使用现金或银行卡的老年人提供工本费代缴服务;通过“精准办”服务与民政、残联等部门联合为鳏寡孤独、残疾老年人提供精准业务办理。
此外,在落实2020年优化营商环境方便群众办事创新举措基础上,户政部门以《揭阳公安机关“我为群众办实事”优化营商环境二十条创新措施》为有力抓手,持续落实户政三项创新措施,加大力度简政放权,进一步督促临时身份证“就近办理”“即办即取”,全面推广二维码门(楼)牌、老年人办证服务走绿色通道等措施落地生根,最大限度惠及人民群众。
据统计,自今年2月以来,全市共设立绿色通道窗口92个,累计为老年人提供代缴费服务1228人次、“上门办”服务349人次、“优先办”服务2015人次、“精准办”服务186人次,直接调用5年内系统证件照36人次。
●解决落户有温度
流浪乞讨人员是城市中最边缘、最困难、最脆弱的特殊群体,他们大多患有智力障碍、精神疾病或是身体残疾,部分人长期滞留在救助机构。为了更好地对这一特殊群体展开救助工作,揭阳市民政局、市公安局已联合下发《关于解决救助管理机构长期滞留的无户口人员户口登记问题的通知》。根据工作流程,发现救助对象后,救助站及驻站警务室民警要通过身份查询、网络寻亲、媒体发布等工作先确认其身份信息,但在开展此项工作过程中,户政部门在人员身份核查及落户程序上都发现存在问题。
为有效打通无身份信息流浪乞讨人员的落户安置渠道,确保依法得到民生保障,揭阳市公安局户政管理支队深入普宁、揭西等地救助管理站,与当地民政部门、救助管理站负责人和派出所驻站民警进行了座谈,详细了解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理清救助机构对受助、救助人员身份核查工作程序,梳理笔录询问、材料申报、人像比对、身份调查等具体环节工作要求,进一步理顺救助机构长期滞留的无户口流浪人员落户工作流程问题,有效保障困难群体的合法权益。
目前,揭阳全市已掌握滞留救助机构人员80余名,经身份核查确定无户籍信息后,将为其办理户口登记,切实为特殊困难群体织密民生兜底“保护网”。
(南方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