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近深秋,清晨的阳光洒在茂名市茂南区公馆镇连片鱼塘水面,透着几分岭南秋日的舒爽。增氧机嗡鸣着,规律地搅动水面,泛起粼粼金光。
“萧庭长,您看这两斤重的罗非鱼,很快就能出塘了,今年预计能有大丰收!”远远看见茂南法院公馆法庭的庭长萧伟权走来,养殖大户老李赶忙热情地迎了上去。

法官团队实地走访罗非鱼养殖场
茂名被誉为“中国罗非鱼之都”,拥有着全球最大的罗非鱼生产基地,而公馆镇作为罗非鱼产业养殖重镇,有4.47万亩养殖塘、超千家养殖专业户,带动了年产值达20亿元的特色产业发展。眼前这位笑容满面的养殖能手,正是这条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他的养殖场年产值超过7000万元,带动周边5000多户农户就业。
然而半年前,萧伟权见到的老李却是另一番模样:那时在法庭的他满脸焦急,嚷嚷着被“背刺”,甚至撂下了“大不了鱼死网破”的狠话。这到底怎么回事?
产业链上的“债务连环扣”
今年3月,老李带着厚厚一叠材料走进法庭,眉头紧锁:“萧庭长,饲料厂把我给告了,要我还两百多万饲料款,您评评理,这是合作了14年的伙伴能干出来的事吗?”
老李的养殖场是当地龙头企业,萧伟权早有印象。这起看似普通的合同纠纷背后,是否另有隐情?为厘清真相,萧伟权当即带着审判团队,深入老李的养殖场一探究竟。

法官团队实地走访罗非鱼养殖场
一行人走进养殖场时,老李正忙着从仓库中搬运饲料袋,见到萧伟权,老李连忙起身,从口袋里摸出一沓皱巴巴的送货单,诉起苦来:“法官您看,去年进的饲料全在这儿记账了。我们确实拖欠了饲料厂的货款,但是他们也欠着我们上百万元的鱼粉款,我还没有起诉他们呢!”
经初步沟通了解,这起合同纠纷实际上牵扯着多家企业之间复杂的债权债务关系。
时间回溯到2022年,当时老李的养殖场与有多年合作关系的案涉饲料厂达成了新的合作意向:饲料厂定期向养殖场提供高质量的鱼饲料;养殖场的罗非鱼经加工后,剩余的鱼骨、鱼头等“下脚料”则送往养殖场关联公司的鱼粉厂制作成鱼粉;而这些鱼粉最终又被售卖给饲料厂的关联公司,用于生产更高品质的饲料。
一来二去,这条产业链涉及茂名市内外6家企业。“就像打毛衣时缠成一团的线,得找到每个结的位置。”萧伟权分析认为,这6家企业实际上同坐一条船,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
法庭里的“账本攻坚战”
“如果这个账没理顺,养殖场、饲料厂、鱼粉厂之间的多年合作可能化为乌有,相关企业都要受到牵连影响……”面对这个容易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复杂局面,萧伟权团队一开始也感到了压力。
“必须找到既能化解纠纷,又能维护企业间良好合作关系的办法,绝不能简单地一判了之。”为此,萧伟权带领团队多次到企业所在镇村的基层组织调研情况,还专门找了罗非鱼产业的相关专家进行咨询。

法官团队实地走访罗非鱼养殖场
在这场拉锯战中,每一笔款项的归属都关乎企业的切身利益,稍有不慎就可能激化矛盾。萧伟权先后9次组织6家涉事企业代表进行沟通,逐笔逐项梳理账目。
“这笔是代付的费用,应该计入饲料厂的应付款。”“当时约定由养殖场承担,有协议为证……”双方证据一一被摆上台面分析,各方也从争论声四起慢慢过渡到和气讨论。
在法官助理李湘怡的印象中,那段时间法庭办公室的灯总是亮到很晚,而会议桌上摊开的账本像铺开的地图,记录着6家企业之间错综复杂的资金往来。
经过深入剖析,关于6家企业的关系,萧伟权终于理清了头绪:养殖场拖欠饲料厂饲料款共计277万元,而饲料厂及其关联公司亦拖欠养殖场关联企业240万元鱼粉款。
这个37万元的实际差额让审判团队松了一口气——与案件中的两百多万元诉请金额相比,“握手言和”看上去并非不可能。
破冰僵局的“三本账”
掌握这个关键信息后,萧伟权提出债务互抵的方案,建议用差额支付现金或等价鱼粉抵债,希望以此为突破口推动双方和解。
然而,各方企业代表反应却异常激烈。
“法官,这事一码归一码。我们现在急需现金流来维持运营,所以只接受现金结算的方式。”饲料厂代表张经理态度坚决。
鱼粉厂股东则有不同意见:“如果他们不好好谈,那我们也起诉他们欠钱不还。”
其他企业代表也紧随其后,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担忧:“我们资金也紧张,货款迟迟不到位,可能影响正常生产,不如直接查封他们的银行账户吧!”“如果债务互抵,谁知道会不会引发新的纠纷?”……
会议室里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来!大家都先静一静,听我说两句。”萧伟权稳住场面,说起了前些年两家企业因类似纠纷陷入困局、生产经营受到长期困扰的案例,“我们不能让大家重蹈覆辙。”
他转头先问张经理:“如果你们厂在诉讼期间停工了,每天大概损失多少?”
“生产线一停,客户就被别人抢了。”张经理无奈地回答。
萧伟权又转身问老李:“如果你的养殖场这次被查封账户,长期怎么熬得住?”
老李沉默了下来,指尖不自觉地摩挲着账本的边缘。
见各方企业代表重新开始思考,萧伟权趁热打铁,搬出了“三本账”的理论:“从经济账上来说,大家现在资金都紧张,每一分钱都尤为重要。通过债务互抵,可以把宝贵的现金用在刀刃上,比如饲料厂的原料采购、养殖场的鱼苗投放。”
“从时间账上出发,债务互抵更是双赢的选择。大家要是每天都忙着跑法院,哪还有时间管生产?找新客户、联系销路,这些事更重要!”萧伟权继续深入分析,“而且通过法律程序确认的债务互抵方案,可以确保整个过程的公正性和透明度,请大家放心!”
“从感情账来看,大家合作了这么多年,打断骨头还连着筋!”萧伟权语重心长道。
重现生机的产业链
随着最后一句话落地,在场的企业代表都有所触动。一番商量之后,饲料厂方相关企业代表率先松了口,“我们也不想闹僵,毕竟合作了这么多年,债务互抵能有保障、能认账也是个好办法。”
经济账、时间账、感情账被清清楚楚地摆在台面上,各家企业代表的思路逐渐明朗起来,开始重新审视债务互抵方案。
“当地鱼粉原料充足,原告的罗非鱼饲料口碑好,把产业保住比争一时输赢更重要,将来还能继续合作呢。”萧伟权的这句话,给各方企业代表吃下了“定心丸”。
“就按萧庭说的办!”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次次的耐心沟通,各方企业最终一锤定音:一致认同债务互抵方案!
随后,养殖场按照协议一次性支付剩余款项,饲料厂也向法庭提交了撤诉申请。
“原本以为要打好几场官司,花好几年的时间,没想到在法院的调解下,10天左右就解决了!”握着萧伟权的手,老李的声音里充满了对养殖场新生的希望。在近期的回访中,萧伟权还得知了一个令人欣慰的消息:曾经“对头”不仅账目两清,还“再续前缘”,谈好了未来几年的合作规划。

法官在田间地头向当地养殖户普法
这起涉6家罗非鱼养殖企业纠纷的成功化解,正是茂南法院以优质高效司法服务保障罗非鱼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生动实例。
近年来,茂南法院积极发挥司法惠民服务中心、综治中心、行业协会等联动合力,推动涉罗非鱼、罗氏虾、火龙果等种养殖业纠纷化解重心前移、实质解纷,护航产业发展。2023年以来,该院共受理涉各类种养殖行业纠纷245件,以调解、撤诉方式结案183件,调撤率近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