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法院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工作部署,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发挥人民法院在市域治理中的职能作用,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围绕矛盾纠纷高发领域深入走访调研,严肃认真对待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健全诉前联调工作机制,内强自身解纷能力,外联多方调解资源,努力实现诉源治理立体化、精准化、高效化,切实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经验做法被市委采用推广,列入2020年“中山市民主与法治领域改革专项任务”名录。
一、打造“一站融合型”解纷中心
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着力打造诉讼服务中心“调解超市”,将诉讼服务中心打造成为区域社会治理大格局中的融合型解纷平台。市中级法院与市司法局、总工会、妇联、保险协会、律师协会、人民银行共建专门调解工作室,聘请13名专职调解员驻点办公,法官现场指导且对双方达成的和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组建速调快审和繁案精审团队,形成“诉前分流一批、速调快审一批、精审细判一批”的“漏斗式”格局。
二、构建“贯通复合型”解纷模式
市中级法院依托诉前联调平台,引入特邀调解员、法援律师、鉴定机构及保险公司现场调解,进一步完善诉前调解工作机制,优化绩效考核与人员构成。推动“诉调对接”指标纳入平安综治考评,增设远程调解室开展线上调解、案例教学、经验分享,通过新闻报道加强以案释法,增强群众的调解法律意识。市中级法院与镇区联动,设立99个诉前联调工作站,与部门联动,与35家单位和调解组织建立多元化解矛盾工作机制;利用“广东法院诉讼服务网”,将专职调解、律师调解、特聘调解纳入同一平台,在线调解、在线司法确认,打破时间空间限制,使群众无论身处何地都能及时调解。疫情期间,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室成功调解了66名工人166万元欠薪案。建立立案信息预警机制,及时甄别涉稳案件敏感信息,加大诉前调解和释法说理工作,从源头上防范涉众型纠纷案件。
三、形成“聚合联动型”解纷体系
目前,中山市“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已基本完成标准化、集约化、智能化、社会化的“四化建设”目标,通过诉前联调等多元解纷机制,中山法院2018年诉前化解纠纷4740件,2019年诉前化解纠纷5988件,2020年诉前化解纠纷3751件,基本实现三分之一的矛盾纠纷通过多元化解机制解决,三分之一的诉讼案件通过繁简分流以速裁快审方式解决,三分之一的案件因案情复杂通过专业精细审理解决。努力实现纠纷止于未发、化于萌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中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