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克熙(右)为前来咨询的群众服务。梁时禹摄
“真是非常感谢梅江区司法局法律援助处的帮忙!谢谢你们帮我讨回薪资。”农民工谢文(化名)激动地说,一边说一边紧紧地握住梅江区法律援助处主任吴利利的手,“我文化程度不高,又不太懂法律,如果没有吴律师的帮忙,我真不知道要怎么办了。”
上述场景,吴利利已司空见惯,办结完一个案子之后,总有不少人登门致谢。“帮助困难群众解决法律问题,这是我们身为法律援助处工作人员的职责。”
近年来,梅江区司法局法律援助处秉持“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充分发挥法律援助职能作用,健全梅江区服务网络,不断扩大服务范围,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帮助群众解决法律问题。同时,梅江区司法局法律援助处积极履行普法职责,让法律走入千家万户。
近日,司法部通报表彰全国“法援惠民生扶贫奔小康”品牌活动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梅江区司法局法律援助处榜上有名。
深入工地
广泛开展法律宣传
在梅江区会文小学和梅州市第二中医医院建筑工地上,一场由梅江区司法局法律援助处与梅江区住建局、梅江区人社局联合开展的《条例》宣传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您好,我想问一下,如果遇到工地欠薪不发,我们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方法起诉他们然后追回欠款?”“欠薪会受到什么样的法律处罚?”农民工们围着吴利利,你一言我一语,道出心中的困惑。
“近年来,国家的法律条令越来越完善,去年出台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简称《条例》),我们希望通过普法活动来让更多农民工了解《条例》,教他们学会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吴利利说。
“若大家遇到欠薪的问题,可以采用如下方式维权。”吴利利向在场农民工详细讲解了《条例》相关规定,向农民工讲述了农民工的定义、农民工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和应提供的劳动义务,告知他们遭遇欠薪时可以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到人社部门申请仲裁或向法院提起诉讼等途径维权,同时告知他们可以向当地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维护权益。
“由于农民工群体的文化素质不高,对法律了解的程度偏低,不少农民工在遇到讨薪的问题时,常常束手无策,一些农民工甚至会走上极端的道路,作为法律工作者的我们应该积极帮助他们。”吴利利说。
一个社会的和谐稳定,离不开法治的保障。法律走入千家万户,离不开扎实的普法工作。
去年以来,梅江区法律援助处广泛开展法律宣传进村(社区)、工厂活动,提高法律援助在农村、社区的知晓率,使法律援助真正地走进基层、贴近百姓,切实解决他们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难题。至2020年底,共为村(社区)、工厂提供法律宣传8场次,发放宣传资料400份,提供法律咨询20人次。
为更好地服务疫情防控,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满足复产企业和复工群众的法律需求,梅江区法律援助处到村(社区)、工厂开展复工复产法律宣传活动4场次,受众群众100多人次。面对大量疫情期间失业或半失业状态的劳动者咨询,法援律师耐心向他们解答疫情期间各项法律规定、国家政策,鼓励他们与用人单位互相理解,共渡难关,审慎处理好劳动关系。
该援助处还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宣传暨“敬老月”活动,分别到梅江区东教场广场,与民政等部门举行相关宣传活动,为群众派发宣传资料200多份,解答咨询4人次。
排忧解难
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
“非常感谢你们为我提供法律援助,要不是你们,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日前,河南农民工周某来到梅江区司法局法律援助处,将印有“法律援助真心为民”的锦旗送到了该法律援助处律师刘克熙手中,表达了他的感激之情。
此前,周某因他人故意伤害导致重伤,在与肇事者多次协商赔偿无果后,他找到梅江区司法局法律援助处寻求法律援助。梅江区司法局法律援助处指派律师刘克熙承办此案,力促涉案双方在审理期间达成调解,由两被告人赔偿周某医疗费、残疾赔偿金等共30万元。然而,因两被告人在服刑,他们家属又没能力赔偿,导致30万元赔偿款无法得到执行。
在这种情况下,梅江区司法局法律援助处与检察院联系,最终帮助周某争取到了最高额司法救助。
法律援助是政府扶贫助弱的“民生工程”,也是顺民意、解民困、暖民心的“民心工程”,更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构建法治社会的“基础工程”。
近年来,梅江区司法局法律援助处积极履行职责,担当作为,为困难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法律援助服务,纾民忧解民困暖民心,以实际行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梅江区是梅州市农民工欠薪事件、劳动争议案件高发区。为做好该类人群的法律援助工作,梅江区司法局在梅江区人社局的劳动争议仲裁院专门成立法律援助工作站,派驻律师值班,或接待仲裁院指引过来的劳动者的咨询、案件受理等工作,极大地方便了欠薪农民工、劳动争议案件劳动者的法律援助渠道。
“我们法律援助处目前负责的有20个工作站,这是其中一个。”吴利利介绍,今年以来,梅江区农民工劳务受损案件有所增加,梅江区司法局法律援助处对农民工工地受伤申请法律援助的,均给予了法律援助。在受理案件后,为更快使农民工权益得到实现,该法律援助处安排律师第一时间组织相关责任人进行调解,在代理结束后继续为其无偿办理与案件有关的执行等工作,为受援群众排忧解难。
此外,梅江区司法局作为专项治理农民工欠薪小组的成员单位,还派出律师与梅江区劳动监察大队的工作人员,前往东升工业园区、各建筑工地,审查和体检劳动合同签订情况,提出相关建议,切实维护欠薪农民工、劳动争议案件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021年上半年度,梅江区司法局法律援助处为欠薪农民工等劳动者提供法律咨询300多人次,提供法律援助案件14宗。
扩大范围
法律援助进一步覆盖
在为困难群众、特殊群体提供法律援助的同时,梅江区司法局法律援助处以开展“法援惠民生扶贫奔小康”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使法律援助惠及更多群众。
“我妈妈借了9万元给别人,那个人至今未还,这可怎么办?”2020年,陈某找到梅江区司法局法律援助处申请法律援助。“我们了解到陈某曾赴武汉抗击疫情,对于‘逆行者’的需求,我们应当竭力满足。”吴利利介绍,工作人员对案件进行详细了解后,认定陈某符合法律援助条件,很快承办了此案。
在梅江区司法局法律援助处的努力下,在历经起诉、调解、对方不履行仲裁裁决、申请强制执行等复杂的过程后,受援人陈某最终成功拿回了其母亲的9万元,案件得到圆满解决。
开展“法援惠民生扶贫奔小康”活动以来,梅江区司法局法律援助处对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家属、退役军人及军属的法律纠纷提供无条件法律援助,共为上述人员提供法律援助案件3宗,均收到了良好效果。
“现在每天来咨询的人都很多,从数据上来看,整个梅州市我们这里的法律咨询人数最多,今年上半年就有1000多的登记数。”吴利利边跟笔者介绍边翻出一本厚厚的登记本,里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咨询人信息。
“先登记你的名字和电话……”采访屡次被来咨询的群众打断,吴利利不慌不忙安排好工作,才继续回到与笔者的交谈中来。
从事法律援助20多年来,吴利利热情不减,带领着团队倾情为人民群众服务,“从不觉得疲惫”。
“来我们这寻求法律援助的群众,都是遇上了困难的。他们信任我们才找到我们,我们不能辜负了他们。”吴利利说,法律咨询是法律援助的一部分,也是她工作的重点之一。
“有些群众找到我们,话还没讲几句,就开始哭;有些一来就拍桌子……”吴利利说,虽然群众的工作不好做,但她习惯以耐心安慰人,慢慢引导群众说出需求,再给予相应的帮助。
有些需要法律援助的群众年纪较大、行动不便,工作人员就下楼倾听;有些农民工不会写字,工作人员就帮助他们拟写诉状,生动诠释了“你有所需,我必有应”。
正是他们的细心、耐心、爱心,让梅江区司法局法律援助处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2020年度,梅江区司法局法律援助处被梅州市梅江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梅州市梅江区文明窗口”称号。日前,该法律援助处又被司法部评为全国“法援惠民生扶贫奔小康”品牌活动表现突出单位。
“这既是鼓励,也是鞭策。”吴利利表示,接下来梅江区司法局法律援助处将进一步扩大援助对象,降低法律援助门槛,做到应援尽援优援,为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