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慧鸣法官不是被居家隔离了吗?怎么我们今天还收到了她发来的司法建议书呢?”
6月7日上午,当原告广州某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委托代理人高律师收到广州互联网法院司法建议书时,第一时间致电伍法官的助理询问。
而此时,身处广州市荔湾区南片(原芳村片区)封控区按要求居家隔离的伍法官,正在线使用该院开发的金融类案批量智审系统,与来自全国15个省份的102名当事人进行交互式审理案件。
司法战疫不断档
5月以来金融案件在线庭审1355件次
近日,广州市荔湾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采取的分级分类管控措施进一步强化,南片街道全部实行封控管理,人员只进不出。广州互联网法院综合审判三庭法官伍慧鸣的家刚好处于封控管理区域内。带上电脑、带上法袍,伍法官回到荔湾的家中,落实居家隔离要求。
全流程在线诉讼,全天候在线服务,是广州互联网法院工作常态。疫情防控越是“吃劲”的时候,公平正义越不容片刻停息。
6月5日一早,在广州互联网法院的智慧审理平台上,一名金融借款合同纠纷的当事人李某提起了管辖权异议申请。经审核,李某提起管辖权异议的理由是认为借款依据的电子合同是格式合同,合同文本中对于涉及纠纷解决、协议管辖等条款未尽合理的提示与说明义务,他想主张管辖条款不能成为合同内容。
在家办公的伍法官收到该申请后,马上从该院开发的“网通法链”智慧信用生态系统中调取了电子合同原件,发现原合同已对包含协议管辖条款在内的31项条款进行了加黑加粗。因法院的裁定结果将涉及该条款是否属于与当事人有重大利害关系条款的效力认定问题,关系到当事人重大程序权利的实现。随即,伍法官登录金融类案批量智审系统交互式审理端口,向李某留言,要求其清晰说明管辖权异议依据的事实和理由,并详细了解李某签订电子合同的流程。
“在线诉讼既安全又高效,从我提出异议、‘一键’举证到与法官主动联系我,不到24小时,真的足不出户就实现了诉讼全流程一网通办,同时也让我感受到了疫情之下法院的暖度与温度。”李某事后评价称。
南都记者了解到,今年5月以来,广州互联网法院已通过金融类案批量智审系统顺利开展在线庭审1355件次,在线调解141件次,创下了当事人到现场立案、咨询或参与庭审人次为0的特殊记录。
司法战疫不缺位
5月以来完成电子送达文书45255件次
法治是社会的稳压器。
伍法官独自一人端坐在家中的电脑前,然而庭询的实况大屏显示的画面中,她如往常一样“端坐”在法庭审判台中央,画面中国徽、审判席等庭审元素也一应俱全。
广州互联网法院2020年疫情期间研发的全国首个5G智能“YUE法庭”,在此轮疫情期间再次派上了大用场。它让伍法官家中的书房摇身一变就成了庄严的法庭,真正实现了打开电脑即有法庭,就算她被隔离在家中,也不耽误她如期安排开庭。
庭询结束,一场远程进行的专业法官会议随即召开。针对上述李某案件中管辖权异议申请的法律适用问题,广州互联网法院综合审判三庭的6名法官登录金融批量智审系统法官端,进行了连线讨论,系统实现了同步语音转换形成会议记录留存。
经审查,金融产品及服务的数量、利率、费用、履行期限和方式、注意事项、风险提示、纠纷解决等,均是与金融消费者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内容。
案涉借款合同是通过手机APP签署的电子合同,当事人李某无法在合同签订中与消费金融公司进行实时沟通,仅能通过较小的手机屏幕了解合同内容,并自行点击网页链接才能进行翻页阅读。协议管辖条款位于文本的靠后位置,不足以引起李某对案涉争议条款的注意。专业法官会议一致认为,该条款对李某不发生法律效力。
“隔离不能隔断司法公信力”,仅用了3个小时,针对该案作出的管辖裁定书就完成从拟定到电子送达的全过程,审判效率得到极大提升。
除了“YUE法庭”以外,广州互联网法院持续向科技要战斗力,化解疫情管控下证据交换及邮寄送达难题。今年5月以来,该院共引导当事人在线举证质证25722条次,完成电子送达文书45255件次,送达成功率99.67%.
司法战疫不迟延
法官从隔离区发出司法建议书获反馈
战“疫”当前,“实”字当先,在战胜病毒和疫情的同时,也要及时将“司法正义传播出去”。
一个简单案件折射出的是进一步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规范金融机构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行为的急迫需求。
当前,互联网环境下格式条款的广泛铺陈,使传统个别磋商范式下的合同自由、意思自治面临挑战,对于与金融消费者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内容是否尽到完整的提示和说明义务而引发的纠纷日益增多。
广州互联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邵山认为,“我们要及时充分发挥司法裁判的正向引领作用,加大司法建议力度,推动建章立制,才能从源头上防控社会风险”。
为此,在上述案件的管辖权异议裁定作出后的2小时,一份从荔湾“隔离区”撰写、发出的司法建议书出现在了原告广州某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的电子邮箱内。
一封来自“隔离区”的司法建议书一封来自“隔离区”的司法建议书
同步,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也收到了司法建议书。“我们将重点加强对辖区内市场主体的执法检查和日常监管,对于以格式条款的方式来约定还款方式、利息、送达等与借款人有重大利害关系条款的,将加强对合同文本以及贷款流程设计的审查力度”,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
下一步,该局将主动核查有关条款内容的实质公平性,不损害金融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以满足金融消费者多元性与差异性的服务需求。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广州互联网法院已针对电商交易、网络传销、市场监管等领域的问题已发出司法建议43份,反馈率和反馈采纳率为95%、100%.面对疫情的挑战,司法不仅发挥了惩戒功能,也努力在维护公共利益和保障公民权利、确保民生需求之间,寻找到了法治的平衡点。
(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