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手段,也是保障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记者从市司法局了解到,去年,全市司法行政系统贯彻“人民至上”理念,坚持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头等大事,坚决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助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幸福平安汕头。据统计,去年全市法律援助机构共提供法律咨询约7000人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5723件,为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近2000万元。
为农民工的法律援助开通绿色通道
农民工作为一个城市的重要成员,对于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记者了解到,年底是农民工被欠薪的高发期,去年以来经济形势受疫情影响,农民工劳动者被集体拖欠工资的情况时有发生。“针对这种情况,我市两级法律援助机构充分履行法定职责,积极引导来访被欠薪农民工申请法律援助,通过法律手段合法有效追讨被拖欠工资。”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法律援助机构还为农民工申请法律援助开通绿色通道,实现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指派。
就在去年下半年,市法律援助处就受理了一起因公司经营不善导致员工集体待产,且未发放基本生活费的案件。据了解,案件处理过程中,市法援处从稳定员工情绪,妥善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加强案件监督指导,发挥与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联动协调机制,协调办案律师积极引导劳资双方开展调解。最终于去年12月初促成双方达成一致,协议双方解除劳动关系,公司向36名职工支付待岗生活费和经济补偿金共计109万余元。
与此同时,澄海区法律援助处也受理了某公司相关的欠薪案件。据介绍,该公司共有91名员工被拖欠工资,案件总标的额达到87万余元。受理后,澄海区法援处及时将案件指派给广东德益律师事务所律师进行办理。承办律师接受指派后,积极开展调查取证,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并通过澄海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出具仲裁调解书确认公司方还款义务。在履行期届满后该公司仍未履行仲裁调解书确认的工资支付义务,目前澄海区法援处已协助受援人向澄海区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对于农民工以及妇女儿童等特殊群体,我们在去年加大了法律援助的力度,在市、区两级劳动仲裁院设立法援工作站,全年共为372名被拖欠劳动报酬的农民工提供代理法律援助,累计追回薪资报酬约709万元,让农民工兄弟享受公平正义。”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还推行申请法律援助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和容缺受理机制,畅通刑事法律援助渠道,组织法律援助志愿服务活动,并开展法律援助申请“市域通办”试点,去年6月开展试点工作以来共办理跨区域法律援助申请103件,减少当事人来回奔波,推动法律援助更加顺民意、解民困、暖民心。
把低收入群体纳入法律援助范围
法律援助服务是一项惠民生的工程,我市法援机构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决不允许让普通群众打不起官司”的指示精神,把低收入群体纳入法律援助范围。“在此基础上,对持有‘低保证’、‘残疾证’等18种情形,以及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待遇、抚养费、赡养费等申请事项免予经济困难审查,依法有序扩大法律援助范围,让更多困难群众打得起官司。”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刑事法律援助方面,将审判阶段没有聘请律师的案件被告人,全部纳入法律援助对象。同时,在法院、检察院、看守所等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定期安排律师值班,为犯罪嫌疑人及被告人提供有效的法律帮助以更好保障人权,促进司法公正。
记者还了解到,为探索新形势下保障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我市法律援助机构以打造“法援惠民生助力农民工”“法援惠民生关爱残疾人”“法援惠民生扶贫奔小康”三大品牌为引领,在全市多个时间节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援助宣传和维权活动,进一步推动法律援助进社区、进小区、进企业、进工地、进家庭,以不同的法律需求为导向,精准服务市域不同群体。去年市、区两级法律援助机构在全市开展“法援惠民生”宣传服务活动47场次,累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8500多份,精准服务群众近3000人次。
(汕头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