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单前问问自己,动动手指就能赚钱的好事为啥能轮到你?”梅州五华县奥园广场商业街10盏醒目的投影灯滚动播放着的“反诈灵魂八问”,时刻提醒着过往市民;在平安梅州微信公众号,“反诈日报”每天准时提醒市民防范最新诈骗伎俩……
在五华县奥园广场,10盏醒目的投影灯滚动播放着“反诈灵魂八问”内容。
今年以来,梅州公安机关各出奇招,强化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防范宣传、预警劝阻和研判打击,全力压降电信网络诈骗发案,减少损失。数据显示,截至12月21日,全市共接报电信网络诈骗警情2255起,同比下降23.92%,精准预警劝阻22.89万人次,预警劝阻率100%,避免群众损失5500余万元,处置涉诈可疑账户7283个,止付冻结资金1.59亿元。
精准施策
筑牢反诈“防护墙”
“快点挂断视频电话,这是电信网络诈骗!”正当五华县转水镇杨先生准备向诈骗分子转账8000元时,民警及时赶到,箭步上前一把“抢”过杨先生的手机,关闭了视频。
这如电影般的一幕是梅州市反诈中心根据网络诈骗预警线索研判出杨先生正在遭受电信诈骗,且与他电话联系无果后,民警上门劝阻的一个场景。“我们接到指令后,一直联系不上杨先生,便到他工作的地方和住所寻找,同时还联系了他的亲朋好友及同事协助帮忙,终于在县城的一酒店内找到了他。”办案民警说。看到民警出现的那一刻,杨先生才恍然大悟,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了。“对方自称是检察院的工作人员,说我涉嫌犯罪,还要缴纳保证金。”杨先生说,随后对方让他按照其要求躲在房间里做“笔录”并进行转账操作。庆幸的是,千钧一发之际,民警及时制止并劝阻,避免杨先生损失8000元。
这只是梅州市公安机关筑牢精准反诈“防护墙”的其中一瞥。梅州公安机关已建立涉诈警情研判、劝阻指令流转、精准落地劝阻工作闭环。两级反诈中心根据涉诈预警信息,实施精准劝阻,并根据警情风险等级和警情处置需要,联合派出所开展电话、登门同步劝阻,防止潜在受害人被电话劝阻后再次被骗。与此同时,还搭建“潜在受害人区域预警模型”平台,让民警有针对性地深入社区,重点开展活跃诈骗的反诈宣传工作;针对财会人员、学生等不同人群开展专场培训,提升他们的识骗、防骗的意识和能力。
线上线下
随处可见“宣传员”
反诈宣传一条街、反诈主题公园、反诈日报……今年以来,我市加大力度线上线下同步发力,全警动员,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反诈宣传,提高群众安全防范意识。
“大家辛苦了一整年,可不能因为贪小便宜掉进骗子的陷阱里,让血汗钱白白落入骗子口袋。”“这是当下十种常见的电信网络诈骗手段,平时接到陌生电话要多留个心眼,如果遇到诈骗,要第一时间报警”……临近岁末,民警加强辖区走访开展年末反诈宣传。在走访宣传的“常规”基础上,各地也结合实际,“各出其招”推出反诈奶茶、反诈主题公园、反诈蛋……让反诈宣传“无处不在”。
人民银行兴宁市支行与兴宁市反诈办、兴田街道办事处一起,创新形式,在鸡蛋壳上电脑镭射印制“远离非法金融广告,”防范金融诈骗“、”多学多看多思,金融维权伴我行“等反电信网络诈骗标语,鸡蛋就成了”反诈蛋“了。
为建立反诈宣传常态化机制,梅州公安机关还成立青年民警讲师团,紧跟发案趋势、案情特点、诈骗手法等,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进社区宣讲。今年以来,全市共组织开展675场反诈宣传“七进”活动,发送宣传短信86.7万条,168.99万名群众安装注册“国家反诈中心APP”。
公安民警开展反诈宣传工作。
在线下宣传如火如荼开展的同时,线上宣传也不停歇,梅州公安机关整合新媒体资源形成宣传矩阵,设立反诈专栏,定期发布真实案例,警示群众提高防骗意识。
(梅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