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区的连南瑶族自治县,位于粤西北部山区,下辖7个镇,户籍人口17.6万余人。在矛盾解纷上,连南县充分发挥“瑶老”在瑶族同胞中的威信,将“瑶老”与人民调解工作相结合,建成“瑶老”人民调解组织。
据连南瑶族自治县司法局局长唐小洪介绍,“瑶老”是排瑶人民对管理瑶寨内、外各项事务的老人的尊称。旧时,瑶老们经常跋山涉水走家入户调解审理山林土地和水利纠纷、人身伤害等案件,“瑶老制”的雏形便源自于此。“瑶老”人民调解员是指瑶寨中德高望重、热心为民、具有较高威信的“和事佬”。
自2014年开始,连南全县71个村(居)委共聘任173名有威望、了解民情、民风、民俗、语言相通、为人公道、热爱调解工作的专职“瑶老”人民调解员。“瑶老”人民调解组织成立至今,共受理民事纠纷5311件,调解成功5257件。
山林被水电站冲毁
“瑶老”调解员促成调解
今年47岁的唐志强是连南县涡水镇一名“瑶老”调解员,从2018年6月起,在三年多的时间里,参与矛盾纠纷排查133宗,调解案件9宗,达成协议6宗,帮助政府确定山林权属5宗。
“瑶老”调解员唐志强(右)介入调解纠纷。通讯员供图
涡水镇位于连南瑶族自治县境中部,是以林业为主的最早排瑶聚居地,镇辖6个村委会,各村委会之间都是几十公里以上的山路,离镇政府最近的六联村要30多公里山路。
唐志强说,涡水镇的矛盾纠纷多以林地、耕地为主,占了全部矛盾纠纷的70%以上,有的纠纷现场要翻几座大山,一趟来回,白昼变黑夜。
六联村冲店小组瑶胞邓海斌的6亩山林被维修中的水电站冲毁,要求水电站按每亩150棵树计,每棵树补偿120元;被冲毁的山地每亩补偿7200元,共计151200元。而水电站则认为每亩只有100多棵树,不值这么多钱。
双方因此产生纠纷,唐志强和涡水镇司法原老所长一起翻山越岭前往纠纷现场调解,经多次调解,双方达成让步和解,邓海斌获得105000元补偿。对于调解结果,邓海斌表示很满意,省了很多麻烦事。
叔侄因拆迁补偿引纠纷
申请调解成功化解
66岁的“瑶老”调解员盘六斤在大麦山镇里几乎是家喻户晓,他经常骑着摩托车去矛盾纠纷的现场,一路上遇见的瑶胞都会和他打招呼。
“瑶老”调解员盘六斤(左1)与瑶胞们拉家常,了解情况。通讯员供图
在今年1月26日傍晚,瑶胞唐顶一到盘六斤调解工作室申请调解,原因是,在今年1月,爷爷在大麦山镇新寨村的祖屋因拆迁获得297000元的补偿,唐顶一的叔叔拿到补偿款后独占了,叔侄因此反目成仇产生纠纷。
为此,调解员盘六斤召集与此纠纷相关的村民小组长、唐顶一和叔叔等兄弟亲戚共6人一起进行调解。唐顶一的叔叔认为,伯父去世后留下9岁的女儿唐路妹,一直是自己抚养长大直至出嫁,而他的哥哥(注:唐顶一的父亲)没有抚养过唐路妹,自己尽心尽责,所以伯父的家产都该归自己。
面对这一纠纷,盘六斤经过近4个小时的调解,唐顶一和叔叔达成和解意向。在1月28日,唐顶一和叔叔到盘六斤调解工作室签订调解协议书,唐顶一分得90000元的拆迁补偿款。叔侄两人也和好如初。
据了解,盘六斤在1978年从部队退伍,2006年成为连南瑶族自治县的第一批基层人民调解员,2020年6月成立了盘六斤调解工作室,15年来共调解矛盾纠纷378宗,去年获得“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