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网络犯罪案件呈现智能化、链条化、隐秘化特征,传统案件审查方法难以应对网络犯罪案件办理需要。今年4月,清新区检察院成立全省首个网络检察室,发挥检察技术基础优势,强化具有清新特色的五项工作机制,有效破解网络犯罪案件审查难题。
强化“多级联动+精准指导”的业务导引机制
建立网络犯罪案件台账,定期研判网络犯罪动态,及时向省、市院经济犯罪检察部门汇报重点案件办理情况,打通案件信息上下传输渠道。邀请省院业务专家讲授网络犯罪案件审查重点、难点,扫除办理跨境赌博犯罪案件中证据审查盲点,丰富办案人员的业务知识储备,切实提高网络检察团队应对新型复杂案件的处理能力。打造全省打击网络犯罪前沿阵地,省、市院多次到清新区院开展网络赌博专题调研及专案指导,为网络检察团队答疑解难,并提出网络犯罪案件办理中少捕慎押的任务要求及工作方法。
强化“网络专案+专人团队”的专业化办案机制
明确界定网络犯罪案件范围,协调公安法制、检察案管部门对网络犯罪案件进行精准标识、快速分流,实现网络类案的定向派案、集中办理。以“专案+专人”办案机制提高打击网络犯罪精准度,今年以来网络检察团队集中办理网络犯罪案件35件116人,高效办结了一批网络赌博、网络传销、非法经营网络接收设备等影响较大的疑难网络犯罪专案。以专业化办案模式提升专项案件的侦查监督效果,在办理的24件“断卡”专项案件中,追漏犯3人次,纠正违法1件,实现办案质效双提升。
强化“检察官+数据审查员”的技术审查机制
作为全国科技强检示范院,清新区院充分发挥技术人才力量,指派多名具有计算机专业知识背景的检察官助理担任数据审查员,协助检察官办理网络犯罪案件,在提供技术审查意见、协助制定补充侦查方案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灵活扩大数据审查员范围,对于现有资源不足以解决数据审查瓶颈的情况下,向上级院申请调配全市技术人才库力量进行数据审查,实现对电子数据的深度挖掘。如在办理“4.13”非法经营网络接收设备专案中,由市级、区级两院的检察官和数据审查员联手合作,对电子数据的取证程序和数据内容进行审查,甄别分析该案121个电子设备、78张光盘、1个移动硬盘、2个U盘共约400G的海量数据,内容覆盖手机通信记录、服务器数据库等,有效激活了电子数据与案件事实的关联,大大提高了数据的利用价值。
强化“专家咨询+定向鉴定”的目标导向机制
建立专家咨询协作机制,就特定技术难题向网警大队、司法会计、互联网企业技术专家进行沟通交流,借助“外脑”弥补案件审查中的技术短板。同时,建立数据审查与定向鉴定的双向衔接机制,由检察办案团队对海量电子数据进行初步审查后,锁定海量电子数据中的“重点鉴定范围”,畅通与鉴定机构的专业对话渠道,使鉴定人员根据鉴定需求作出客观的、有针对性的意见,从而提高鉴定精准度。
强化“提前介入+引导侦查”的证据突破机制
通过提前介入向侦查前端传导网络犯罪案件证据标准,针对电信诈骗、网络赌博、网络传销等资金穿透要求较高的网络犯罪,提出对资金流向、通讯记录证据“双收集”要求。对疑难复杂、证据云存储的网络犯罪案件实行精细化引导机制,适时介入侦查各个环节,与侦查人员召开案件研讨会20多场次,有效引导电子数据的现场提取、固定保管、远程勘验以及资金穿透等侦查工作,破解网络犯罪案件取证难、证据利用难的“两难”局面。
(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