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这里是河源市公安局反诈中心,您最近是否接到一通境外电话?请警惕,这是诈骗电话……”在河源市公安局反诈中心内,时刻传来工作人员这样一句话。正是这一句句“温馨提示”,避免了更多群众掉入电信网络诈骗的陷阱。
去年以来,河源市积极探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新思路,创新性地推出全时空“金钟罩”——精准反诈新机制,从“案发后再破案”的被动模式转变为“未成案先预警、刚发案先止损”的主动模式,前移反诈关口,为群众“钱袋子”披上“金钟罩”,助力平安河源建设。
河源市公安局反诈中心
“以快制快”机制严密,反诈“金钟罩”坚不可摧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电信产业的迅猛发展,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在全国各省、市持续高发,诈骗手法不断升级,作案手段更趋隐蔽,人案矛盾愈发尖锐,反诈形势十分严峻。为了遏制此类犯罪多发、高发态势,河源市公安局创新性地推出全时空“金钟罩”——精准反诈新机制,以“一全两快”的做法有效降低案发率及发案损失。
面对频繁“袭扰”群众的诈骗电话,河源市公安局反诈中心通过联合相关警种、6大商业银行、3大运营商,组建1个“7×24小时”反诈联勤作战团队,全天候常驻河源市公安局反诈中心协同办公。通过大数据模型关联分析,输出预警号码,对于可能被诈骗的市民,反诈工作人员根据预警等级,利用技术手段及时启动阻断通联关系、实时上门劝阻等一系列劝阻机制,从而实现“快精准预警”,形成第一道预警“防火墙”。
针对预警提示不成功,群众已被诱骗转账或群众报案被骗,公安机关需采取措施止付冻结涉诈账号的情况,全时空“金钟罩”新机制打造了1分钟研判、2分钟推送、3分钟查冻的“123”快速止付挽损模式,将过去的止付黄金期从半小时缩短到3分钟。根据后台数据汇总到的诈骗分子银行账号,利用信息化手段快速切断其资金流,阻截受骗群众的资金转账,为守护群众的“钱袋子”打造了第二道挽损“防火墙”,为后续查冻返还资金争取了更多时间。
反诈“神器”成效显著,群众获得感成色足
9月27日,源城区埔前镇的谢女士疑似正遭遇诈骗,河源市反诈中心收到高危预警后,立即指派辖区派出所民警上门劝阻。当辖区民警在其上班所在地找到谢女士后,她表示确有接到自称公安局的电话,并在对方的授意下卸载“国家反诈中心”APP,拉黑反诈中心电话,所幸在民警及时劝阻下才知差点被骗,成功避免了损失。
上述案例是河源市推行全时空“金钟罩”精准反诈新机制、加强平安河源建设所取得成效的“冰山一角”。据统计,截至今年9月,全市电信诈骗警情同比下降9.61%,诈骗刑事案件同比下降1.02%,真正实现了警情、案件“双下降”。
今年以来,河源市反诈中心利用全时空“金钟罩”反诈机制,共对15万余名潜在受骗群众进行了预警劝导,接受咨询和回访报警群众6000余人次,挽回群众潜在经济损失2亿元;成功止付冻结涉诈银行账户539个,冻结金额约4946万元,已返还权属明晰的资金300余万元……一串串数字的背后,是河源市超过6万个家庭受到“金钟罩”新机制的保护,没有因电信网络诈骗而遭遇经济损失。
(河源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