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关系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关系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今年以来,江门市江海区人民法院先后开展夏季、冬季根治欠薪专项执行行动,加大工程建设领域等重点行业欠薪案件执行力度,创新执行方式,打击恶意欠薪。行动开展以来,共执结欠薪案件212件,执行到位270.6万元。
执行案款发放现场
刚柔并济加力度
“公司停产了,我们工资还能要回来吗?”受疫情影响,某商务公司停工停业,11名工人被拖欠了薪酬20万余元,工人们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未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
“可能这点钱对你不算什么,但对于工人们来说,那是全家几个月的生活费了。”为了让商务公司老板自愿为公司作出个人担保,执行法官刚柔并济,耐心释法,敦促其履行义务:“如果法院发现你存在欺骗、隐瞒、转移财产、逃匿等情况,故意不支付工资,导致他人生活困难或造成严重社会后果的,可能会构成恶意欠薪罪入刑。”
执行法官现场组织执行和解
经释法明理,商务公司老板意识到了拖欠工资的严重后果,当场同意对公司欠薪作出担保,并全额支付了欠薪款20万余元。11名工人如愿拿回了血汗钱。
“三优先”加速度
近日,申请执行人马某特意从广州赶到江门,对执行法官当面表示感谢。
此前,马某在某建筑公司工作时受伤,鉴定为十级伤残。经仲裁,建筑公司需向马某支付停薪待遇、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等共计4.6万元。建筑公司未按期履行义务。
考虑到马某受伤后,短时间难以再次就业,执行法官急当事人之所急,依法启动优先执行、优先查封、优先划款“三优先”快速执行机制,对建筑公司采取强制措施,促使公司主动兑现裁决书的义务,帮助马某在一周内拿回被拖欠的工资款。
司法救助加温度
“法官,家里老人看病、小孩学费都指望着我的工资了。”在一起涉工人工资款执行案件中,案涉公司老板跑路,法院未发现公司有可供执行的财产,部分工人家庭生活陷入困境。
对此,江海法院执行局立即启动执行救助程序,迅速为符合条件的10名困难工人申请司法救助,发放司法救助金,解决工人的燃眉之急。
执行法官为困难工人申请司法救助金
江海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一些执行案件中,被执行人确实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申请执行人又急需经济帮助,法院会依据实际情况,为当事人积极争取司法救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申请执行人的经济压力,让他们感受到司法温暖。